郑州大学

《河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鹏教授团队校企合作取得优异成绩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1日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鹏教授团队校企合作取得优异成绩

《河南日报》 2024年1月10日 第01版


河南微珠逐梦世界舞台(全力拼经济 校企牵手 双向赋能)


开栏的话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推动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是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即日起,本报推出“校企牵手双向赋能”系列报道,探访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 史晓琪

捧一把在手心,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白如雪、滑如丝、状如水,被誉为“新时代空间材料”“万能添加剂”的空心玻璃微珠,在材料界的分量可是沉甸甸的:因其低比重、隔热保温、低介电、耐压稳定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海洋装备、汽车制造、新型建材等领域,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在荥阳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有一家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民营企业——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际上,它的来头可不小。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国内空心玻璃微珠材料产品研发与应用研发领域的“领跑者”,它业绩骄人:打破美国3M公司在空心玻璃微珠领域的垄断,是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供应商,解决了汽车轻量化、5G等下游应用的关键问题,新产品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规模应用,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让中国企业用上世界领先的空心玻璃微珠材料,是‘圣莱特’的目标。”1月7日,该公司董事长蔡耀武对记者说。

“圣莱特”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加持。郑州大学的科研团队,是它追梦路上的给力伙伴。“借脑”高校,“借梯”登高,让空心玻璃微珠这捧“魔粉”发挥更大的“魔力”,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鹏教授团队和“圣莱特”的共同目标。

36岁的张鹏,2016年从德国亥姆霍兹柏林能源材料研究所公派博士后回国,加盟郑州大学。因成果突出,2017年,30岁的他被学校直聘为教授。

“省里和学校越来越好的创新环境、科研平台,企业和产业越来越强的创新需求、人才需求,让我很有价值感。”张鹏说。

2021年,张鹏入选河南省委组织部博士服务团,挂职荥阳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分管新材料和科技创新。得知园区企业“圣莱特”正处在由传统单一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向创新驱动的应用型企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亟须攻关高强度特种空心微珠制备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他二话不说当起了企业的首席服务官,校企牵手组建了研发团队和攻关小组。

学校企业两头跑,夜以继日攻难关。不知疲倦的动力源自哪里?源自家国情怀!

张鹏说,汽车轻量化作为全球共性问题、技术难题,是新能源汽车设计的重中之重,而我国在此领域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还不小。

2022年,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空心玻璃微珠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研究》,开发碳基空心微珠材料,经过一年多的攻关,在满足汽车机械性能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实现15%—20%的减重,目前已在国内头部新能源企业推广应用。

企业出题,科学家、企业家共同答题,郑州大学和“圣莱特”的合作硕果渐丰,新产品新技术已在微珠材料20多个下游领域实现成熟应用,涵盖尖端航天领域、工业用品、日常消费品的方方面面。去年8月,在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圣莱特微球材料应用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河南省微球先进材料产业研究院成功获批,瞄准搭建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平台,形成产学研用生态链条这一更大的目标,校企双方再次携手奔跑。

近年来,“圣莱特”厚施“科技底肥”——每年总产值的5%都用在了科研上,企业发展后劲十足,目前正在筹备上市。

“今年五六月份,公司大型研发中心将投入使用,二期项目也要上马,产能还要继续扩大。”新年新起点,蔡耀武底气很足。

不仅仅自身不断长大长壮,“圣莱特”还有个大梦想——借助郑大科研力量,深入下游应用,解决下游客户的技术需求,当好行业链的“链主”,带动河南微珠材料产业的发展,让河南微珠闪耀世界舞台。

媒体链接:https://newpaper.dahe.cn/hnrb/2024-01/10/content_992033127.html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