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郑州大学举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论坛暨“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资源与可能”学术研讨会。副校长单崇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资源与可能,探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学校规划与学科建设部、教务部、文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论坛。
单崇新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打造“人文社科高地”是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历来重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在高水平人才引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他指出,郑州大学地处中原大地,具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缘优势,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理应肩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使命。他希望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共同为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认为,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根植中原沃土,文脉悠远、底蕴深厚,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他指出,中国文学既要立足本土,用“奇书”“笔记”“方志”等典范的中国化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又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在继承四十年文学变革遗产的基础上谋求发展。身处数智时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都要重新确立自己的边界,文学创作者不要做思想领域的保守主义者和技术领域的激进主义者,要与人工智能保持审慎的距离。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方长安认为,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近年来致力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上升势头明显。中原大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最为厚重、博大的文化资源,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立足于此,肩负着赓续文脉、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期望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能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未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学院负责同志表示,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此次会议既是对学院既往工作的检视,更是汲取智慧、共谋发展的宝贵契机。学院将持续强化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作用,锚定发展方向,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关键环节,积极借鉴先进高校经验,多措并举推动学科提质增效,为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论坛主旨报告和平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中国文学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西方文化等多方面资源的汲取及其发展可能等议题,结合学术研究前沿,展开颇具理论深度的前瞻性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为新形势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文学的繁荣兴盛,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开辟了新的可能路径。

郑州大学举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