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科学》杂志背靠背发表两篇研究长文 发现植物新型抗病信使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信息来源:药学院

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科学》杂志背靠背发表两篇研究长文 发现植物新型抗病信使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近日,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课题组通过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课题组、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Jane E. Parker教授合作,完成题目为“Identification and receptor mechanism of TIR-catalyzed small molecules in plant immunity”及“TIR-catalyzed ADP-ribosylation reactions produce signaling molecules for plant immunity”两篇论文,并于7月7日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背靠背发表。此项研究揭示了一类全新的核苷(酸)衍生物作为重要的信号小分子在植物抗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在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郑州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校在该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本研究通过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等单位柴继杰教授合作,从生物、化学合成及结构生物学等角度解析了结合有TNL类蛋白RPP1/ATR1蛋白产物的EDS1/SAG101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一类全新核苷(酸)小分子衍生物在植物的抗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植物免疫状态的指标。由于动物中也有许多含TIR结构域的其它蛋白,我们预期所合成的核苷类小分子可能在动物先天免疫或神经系统中也具有重要的功能。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德国马普研究所Jane E. Parker教授、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志富副研究员为两篇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博士生黄诗嘉、贾奥琳、德国科隆大学博士后宋文、德国马普研究所博士后Giuliana Hessler和郑州大学药学院青年教师孟勇刚为第一篇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博士生贾奥琳、黄诗嘉、孙玥、德国科隆大学博士后宋文、德国马普研究所博士后王俊丽和郑州大学药学院青年教师孟勇刚为第二篇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博士后肖裕、马守偲、郑州大学侯姣、张甜甜、刘瑞齐及于文全教授、德国马普研究所博士后于东力、李二通、孙欢欢、Henriette Laessle、Jan Jirschitzka、科隆大学Jan Gebauer、 Ulrich Baumann等也参与了研究工作。该项研究在郑州大学所完成的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常俊标教授长期从事药物合成化学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包括Science、Nature等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中国授权33件、美国授权7件、欧洲授权3件、日本授权1件,实施专利4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新药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金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2021年获得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所带领的团队获得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常俊标教授在药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交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论文链接:

http://doi.org/10.1126/science.abq3297

http://doi.org/10.1126/science.abq818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