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研究生培养单位、2025级全体研究生:
入学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课”,是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研究生新生尽快转变角色,在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科研生活。为了不断提升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科研强国伟业,现将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形式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牵头,各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各培养单位结合学科、专业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实际,精心谋划、合理安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示范、亲自参与,充分调动全员力量,有效利用各项资源,优化创新内容形式,有计划、分步骤、按层次开展工作,切实将各项教育活动覆盖到每一名研究生新生。
二、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原则上应在9月26前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组织新生深入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等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筑牢研究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导研究生将个人发展同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2.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新生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明确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和形势,引导新生提高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全民安全防线。
3.宗教知识专题教育
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对研究生新生开展宗教知识专题宣讲教育,引导其认真学习宗教知识手册、宗教防范明白卡等,加强宗教政策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帮助新生学习、了解和遵守宗教政策及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
4.校史院情教育
介绍郑州大学章程、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系统梳理学校及学科专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成就、标志性事件和杰出校友事迹,通过校史院史展览、优秀校友分享会、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与科研团队等形式,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底蕴、学科专业发展脉络、学术前沿动态、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增强研究生对学校及学科专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荣誉感。此外,介绍学校和学院研究生教育概况、培养目标、培养进程、服务管理举措等,融入培养单位学科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科研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等,增强新生的精神共鸣和价值认同。
5.政策解读与日常管理教育
各培养单位要强化教育教学联动,围绕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系列文件分层分类组织开展政策解读,重点围绕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研究生奖助政策等开展解读、问询,引导研究生深入理解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不断加强个人学业学术发展规划;培训研究生管理系统使用方法,演示选课、请假、科研成果登记等办事流程,现场指导新生完成首次操作。
6.学业规划及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院长第一课、导师见面会、新老生交流会和参观实验室等方式,对研究生新生开展学术创新与学术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专业兴趣,做好学术生涯规划。围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等开展专题讲解,鼓励动员研究生积极谋划、深入参加到学科竞赛中。同步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此外通过生涯规划赛事、就业经验分享、就业指导报告等形式,帮助新生培养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意识,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7.心理健康教育与和谐人际关系教育
各培养单位组织开展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讲座等形式,帮助新生掌握人际关系处理、压力调节、情绪管理等技巧;介绍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服务内容与预约方式,引导新生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围绕朋辈关系、导学关系等开展针对性指导,结合矛盾案例模拟沟通并教授化解技巧,明确交流要点,助力新生处理好和谐人际关系。
8.校园安全与校园文明教育
各培养单位需通过多形式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涵盖防范非法校园贷、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宿舍、实验室、实习实践、网络安全、校内交通标识教育等内容,全方位增强新生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宣传、解释、动员工作,引导研究生全方位助力和支持大赛顺利举办,积极展树文明校园靓丽名片。
9.网络素养教育
各培养单位要通过专题培训、案例分析、主题分享等形式,引导研究生新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特性与价值、规范使用行为;帮助新生掌握网络信息辨伪方法,提升对谣言、不良思潮、低俗内容的辨别与抵制能力;鼓励新生借助学术类公众号、专业短视频账号、校园官方新媒体矩阵等平台,传播学术动态、科研成果与校园正能量;助力新生成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者与正能量传播者。
10.研学实践教育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组织研究生新生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行业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实习实践基地开展研学实践,通过实地学习、场景体验等形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相关学习活动,在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造符合本单位特色的研学实践模式,形成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典型经验与优秀案例,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集中展示新生在各基地的学习教育情况及单位在研学实践中的特色做法。
四、工作要求
各培养单位要结合研究生成长成才需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和普遍要求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领导干部、杰出校友、专家学者、研究生导师、专兼职辅导员的作用,在学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总体安排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学科实际制定本单位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全过程要加强宣传展示推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活动结束后,总结凝练入学教育工作特色成效,并形成图文并茂的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应涵盖以上10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配图1-3张。总结报告中的图片原图,同时以附件形式报送。以上素材请于9月29日中午12:00前打包发送至邮箱yangongbu@zzu.edu.cn,纸质版暂不报送。
联系人:孙老师 67781711。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