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性地开展网络普法工作,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根据《关于印发〈2024年网络普法行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将组织参加2024年网络普法行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生参与。具体内容如下:
一、“e法豫说”法律法规云答题活动
(一)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0日。
(二)参与方式
通过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根据提示进入答题页面,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扫描图一的二维码直接进入答题环节;扫描图二进入“e法豫说”小程序后通过点击“普法答题”进入)
(三)鼓励设置
系统将随机从题库中抽取10道题目组成答卷,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答对后,便有机会赢得省内部分景区电子门票。
二、网络普法IP形象设计大赛
(一)征集内容
全网征集河南网络普法IP(少年“包公”或“法治君”“法小象”“豫小法”)形象,开展最萌画像征集大赛。本次征集活动面向全校开展,个人、单位均可申报。
(二)作品要求
1.需将河南地域文化元素与网络普法主题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河南特色又能传达网络法律知识的IP形象;
2.IP形象应积极向上,既能确保其在网络环境中易于传播和记忆,又能体现网络普法的核心价值;
3.表现手法不限,形态类别不限,需具有高辨识度及亲和力、应用性强;
4.作品需为原创,单品、套装均可参赛;
5.所有参赛作品著作权归主办方所有。
(三)作品申报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2月20日
申报方式:参赛者按照要求将参赛作品电子版及《2024年河南网络普法IP形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登记表》(微信扫码获取),发送到指定邮箱:1491868911@qq.com。
(四)作品评审
大赛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大赛设一等次1名、二等次2名、三等次3名,颁发证书和相应的劳务补偿;入围等次10名,颁发证书;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组织若干。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所有。
请使用微信扫码下载《2024年河南网络普法IP形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三、“e法豫同行 护航新征程”河南省网络普法故事短视频创作大赛
(一)活动主题
本次大赛以“某某游历记(成长记)网络接力创作赛”为形式,以“青少年网络权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数据安全”“舌尖上的安全守护法”“生活中的消防知识”等重点普法内容为创作主题,聚焦百行百业,设计普法故事,提升网民法治意识,增强普法实效,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参赛范围与时间
参赛范围:个人、单位名义参赛均可。
作品征集期:即日起至2025年2月20日
作品评选期:2025年2月底
(三)参赛形式
作品须为即日起至2025年2月20日在新浪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并加挂#2024河南省网络普法故事创作赛#、#尊宪崇法#话题。
(四)作品要求
1.普法故事需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时长在1分钟左右。视频格式需符合网络平台上传要求,如MP4、MOV等。
2.作品内容形式不限,要紧扣主题,具有充盈的正能量,内容健康向上。
3.报送作品应注重政治性、思想性、法治性、艺术性相统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注重以案释法,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
4.参赛者参赛时应对其作品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须为参赛者原创,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且版权未移交他人。
(五)作品评选
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参赛项目的等次评定工作。等次评定标准:故事创意(30%)、普法意义(30%)、视频表达(20%)、传播性(20%)。
(六)奖项设置
等次:一等次作品1部、二等次作品3部、三等次作品5部、优秀等次作品30部。另设创作潜力等次若干,予以表扬。
劳务补偿:给予600元—15000元不同等次的创作劳务补偿(劳务补偿金额为税前金额,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代缴相应税费)。
(七)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语言、表演、字幕、作品标题、名称、评论、弹幕、背景中不得出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社会道德规范等内容,不得涉及色情、暴力、宗教与种族歧视等,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作品一经入围,除不可抗力因素,参赛作品不得以任何理由退出本届短视频征集大赛的展映和评选。大赛主办单位拥有参赛视频的使用权(不另付稿酬),有权使用入围视频进行剪辑、制作宣传片花等,保留对视频的后期技术处理权,使用方式包括用于公益宣传或提供给相关媒体用于大赛相关宣传报道等。
3.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党委宣传部
法制办公室
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