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办学思路。立足河南、服务全国,成为国内化工与能源工程领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及解决经济建设中重大关键技术的基地,办成过程工程领域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1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职教职工16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20人,双聘、外籍和国内兼职院士4人;教授38人,副教授6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9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6人,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等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2人。有2位教师分别担任教育部3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委员职务。
学院有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等16个科研机构及全国磷肥与复肥信息站,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磷肥与复肥》专业技术刊物及行业内部发行的《磷复肥与硫酸信息》。
学院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及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6个二级学科),其中化学工艺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后流动站和“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含化工过程机械、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工程热物理、制冷与低温、动力机械及工程6个二级学科)。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有发酵工程、安全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化学工程领域、动力工程领域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或在职工程硕士点,化学工艺专业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已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80余人。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有36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人,硕士研究生291人,另有专业学位硕士在读学生30人。
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2009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和“应用型”分类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并全面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010年开始主要面向应届本科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首创推行“首席导师+导师组”的多元综合指导体系;着力抓好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加强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的监管;广邀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使学院的学术气氛日益浓厚。自2007年起,学院每年举办模拟国际研讨会的“研究生英语科技报告会”,承办学校“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以期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学院将继续建设与研究型学院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
竭诚欢迎广大考生积极报考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二、考试
(一)考试科目
1、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
2、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二)考试方式
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为全国的联考,所考科目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安排;第二阶段由我校组织。
第一阶段,报考我校的所有考生均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考生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一个培养单位的一种专业学位报考。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二阶段,按照我校的时间要求到报考的相关院系申请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我校将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关于我校2011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测试及面试详情,请关注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或电话咨询。
(三)全国联考科目的命题依据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英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三、报名
(一)报名方法
全国联考报名工作采用全国统一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1日至14日。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网址:http://www.chinadegrees.cn)上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统一网上报名系统”(以下简称“网报系统”)填写、提交考试报名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该电子照片将在《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以下简称《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上使用。
现场确认时间为7月16日至18日。已经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新校区训练馆(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62号,科学大道与瑞达路交叉口东200米路北)校验身份证件,缴纳考试报名费,签字确认考试报名信息。现场确认点须提前印制2011版《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考生守则及违规处理规则》,并于现场确认时发放给每一位考生。考生通过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要仔细核查,如果有误,及时修正。考生现场签字确认后的信息,须由考生本人负责,一律不得更改。
所有报名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考试报名无效。
(二)报名证件要求与预报名
根据学位办〔2011〕28号文件规定,参加此项考试的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他人员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和外籍护照。
根据《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办法》(国务院、中央军委第510号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条规定,“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从事有关社会活动,需要证明公民身份的,凭居民身份证证明;执行任务、办理公务、享受抚恤优待等,需要证明现役军人或者人民武装警察身份的,凭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制发的身份证件证明”。因此,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报名参加此项考试,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否则不予报名。
在报名期间无法出具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的报名考生,可采用预报名方式用现有身份证件进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缴费,但考生须签署预报名承诺书(见附件6),承诺于2011年10月10日前取得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届时不能兑现承诺者,预报名无效,不能下载准考证,不许其入场考试,所交报名费不予退还。此类考生须在10月11日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新校区训练馆完成身份证件信息修改和确认工作。
自10月15日起,教育部学位中心在学位网统一开通全国联考准考证网络下载工作,请考生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三)资格审查 按照学位办〔2011〕28号文件精神,对考生报名资格的审查,由招生单位在考试成绩发布后进行。具体资格审查时间和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成绩合格考生的《资格审查表》(考生和招生单位可于成绩下达后登陆网报系统下载打印)由招生单位审查、存档。因不符合考试报名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而未被招生单位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考试成绩发布后,通过招生单位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网报系统下载本人《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报考单位研究生院(处、部)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我校具体资格审查时间和自命题考试安排将在考试成绩发布后公布在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请大家及时关注。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gs.zzu.edu.cn.
四、考试时间
全国GCT联考时间为2011年10月30日 上午 8:30-11:30
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五、录取办法
录取工作由学校组织和确定,录取分数线由学校自行划定。在面试时将进一步验证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面试),择优录取。
六、培养方式、学习年限及学费
1.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分段集中授课与指导阅读、研究相结合,具体安排由学校确定。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半至3年。
2.学习期间的培养费按省发改委批准的标准收取,教材费按实收取。
3.学员在读期间,一切关系均在原单位,由原单位负责其所有待遇。
附: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招生领域表
一、院系代码:
化工与能源学院(023)
二、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
430117 化学工程
第二阶段考试
专业课考试科目:
化工原理
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册)ISBN 7-5025-8250-9
《化工原理》 (第三版,下册)ISBN 7-5025-8251-7
陈敏恒 丛德滋 方图南 齐鸣斋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三、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
430107 动力工程
第二阶段考试
专业课考试科目:
流体力学
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Ⅰ)ISBN:978-7-04-013104-8
《流体力学》(Ⅱ) ISBN:7-04-013105-6
孔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联系人:余义友
联系电话:0371-67781330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0-16 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