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曾说:“那个山好大好大,有的女孩是家里祖祖辈辈出来的第一个高中生。”郑州大学2024届彝族学生杨洋的家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山也很高很高,一座连着另一座,不仅形成地理上的闭塞,也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围墙”,将青春梦想深深阻隔。
三代人接续努力,托举彝族孩子读书梦
春风解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凉山彝族实行民主改革后,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步千年”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多人改变自己乃至后代命运前途的希望,而杨洋便是在党和国家的托举之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彝族青年的缩影。
在恢复自由身之后,杨洋的祖父母勤劳踏实,且非常重视教育。最艰难时,祖父母曾将青皮核桃放入热水中煮熟果腹,只为省下钱给孩子们凑齐学费,杨洋的父亲幸运地考取师范中专,在毕业后又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坚守在大山深处30余年的乡村教师。
为了孩子们能够走得更远,杨洋的父母拼尽全力,倾其所有。刚上小学时,由于家和学校的距离实在太远,父亲每天背着杨洋上下学。母亲即使身怀六甲依旧在田里挥汗如雨,最农忙时,父母凌晨两点才能吃晚饭。“母亲总是记得她对我和弟弟的亏欠,却时常忘记自己被生活碾压的痛苦。”杨洋回忆道,“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中的暴风雨全都落在了父母磨损的肩头,而父亲每年春暖时发作的冻疮,和父母衣柜里早已不保暖的秋衣,让我明白窗外的狂风骤雨为何点滴不曾落到我的书桌。”
从大凉山到郑大,且以青春赴山海
2019年,杨洋考入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学时,为节省路费,杨洋孤身从大凉山前往郑州报到,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有亲友协助,她只能含泪独自应对。幸运的是,在郑州大学,她遇到许多关心她的老师和同学,并获得了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学校开展的新生入学“四爱”教育系列活动,帮助杨洋全面了解校园生活和所学专业,使她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我,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在辅导员的支持和鼓励下,杨洋参与竞选并成功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
在学校对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下,公共卫生学院全面推进“本科生进团队”计划。杨洋大一下学期便进入到儿少卫生团队跟随老师学习,探索自己的科研方向。大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杨洋和同学组队,成功申请到一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明白做科研应有的态度以及需要具备的能力。学院里年轻有为的老师成为我的榜样,让我更加坚定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前往更大的平台锻炼自己,实现理想和目标。”
除了学院和老师的帮助,杨洋在郑大还收获了许多的珍贵友谊,特别是舍友们的关心与帮助,还有学院辩论队的小伙伴们。每当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在一起时,思家的情绪总能被宽慰。
学习之余,杨洋还多次参与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参观黄河博物馆、观看编钟演出、参与少数民族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杨洋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增进了与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深化了她对于中原文化、黄河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杨洋是一个很开朗的姑娘,每次见到她,脸上总是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在本科生党支部担任组织委员,主动承担了很多志愿服务工作。”辅导员马月超这样评价杨洋。
五年的大学时光里,杨洋始终秉持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学习态度,连续四年获得学业奖学金;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年级里首批被发展的学生党员,并获评“郑州大学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参加学院辩论队,收获了难以忘怀的友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如迎新党员服务站、抗疫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寒假社会实践等。
一战成“硕”上北大,奔赴下一场山海
考研报名前夕,杨洋还在犹豫是否要报考北京大学。在班主任老师的细心分析和鼓励下,杨洋坚定地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当中。早出晚归的她见过无数次空无一人的自习室,在这个漫长而又充实的过程中,她曾因学习任务无法完成而焦虑得崩溃大哭,也曾因没有进步而自我怀疑,但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临近考试,学院为所有考生送上了一份“爱心礼包”,里面有来自低年级学弟学妹和辅导员的鼓励信。“在备考的一年里,我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学院老师的指导与鼓励、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热心的帮助、家人的支持以及来自一起考研的朋友的鼓励,这些都是我坚持的动力,也是我备考一年中最珍贵的回忆。”杨洋说。
初试成绩出来后,杨洋以专业排名14名的成绩进入复试,既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一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入场券,担忧的是,怕自己与“梦中情校”失之交臂。于是,她沉下心来继续回到自习室看专业热点文献、修改简历、参加学院组织的复试指导讲座、与朋友无数次模拟面试……
复试结束后,在酒店等待录取通知的24小时是杨洋在整个备考期间最煎熬的时刻,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时,杨洋喜极而泣,这一次,坚持与努力再一次帮助她赢得了胜利!
校长李蓬院士在郑州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中特别提到杨洋:“同学们身上,彰显了积极进取的力量。你们不断成长和成熟,面对挑战更加坦然应对,面对挫折更加坚韧自立,面对未来更加笃定自信。公共卫生学院的彝族姑娘杨洋同学一路奋斗,从大凉山深处走进郑大,又将奔赴北大,开启新的人生篇章。祝贺你!”2024年9月,杨洋在北京大学开始了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
“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一句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杨洋心怀感激地说,“今日的成绩是我凭借着时代的春风,站在父母和老师们的肩头奋力摘取而得,我的成长之路也不过是这个时代里许多‘大山女儿’的缩影。因为党和国家的关怀帮扶,我拥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因为母校郑州大学的培养,我有了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
在杨洋看来,考入北京大学是一段征程的终点,也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我将继续秉持‘求是担当’的校训精神,在追风赶月中奉献青春,报效祖国!”
杨洋在毕业生座谈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