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征兵已经启动,军旅生活是什么体验?大学生入伍能否适应?2020年秋天,一批郑大学子携笔从戎,参军入伍,踏上军旅征程。军旅两年后,数名钢铁男儿和铿锵玫瑰于今年秋天载誉归来,带着军旅精神重返校园。学生记者带您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
意志坚定,他们是大学中的逆行者
“记住,这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旅途,这是一趟成长的征程,好好干。”坐在江西老家武装部统一安排的大巴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刘福坚反复在心中默念着父亲临行前的叮嘱。
《火蓝刀锋》《我是特种兵》《战狼》《红海行动》......这些是刘福坚从小到大看的军旅题材影视片,剧中展示的军旅生活和军人精神让刘福坚十分向往。面对未来去向时,他想报考军校。
刘福坚从高中学校老师了解到,报考军校需要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就前往当地武装部填表表明报名意向。于是在高考刚结束的第三天,他便前往当地武装部申报准备填表。
“孩子,想清楚直接报考军校了吗?不如先去当两年兵看看,体验体验。”这是当时武装部的一个参谋干部对刘福坚说的话。刘福坚手中填写信息的笔在这一刻停了下来。迟疑了片刻,他知道自己一定是要去部队当兵的,但是以什么身份去让他有了思索。回到家,他与家人商量了很久,最终决定先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然后以临时兵的身份先感受一番军旅生活再作后续打算。
7月,各地开始征兵,刘福坚应召参加征兵体检。“体检达标,政审合格”,在收到这个通知后,他激动地打电话告知家人这一结果,忐忑的心也终于安定下来。
和刘福坚不一样,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的李晨华是经过了一年的校园生活后,逐渐下定决心。她想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前往部队、接受军队的培养和训练,成为一个更加坚强自律的自己。
即将参军的李晨华要跨过的第一个坎儿,是剪去留了十几年的长发。“虽然内心很难接受,但我知道这是接下来的两年部队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李晨华说道。她知道自己不能因为头发而临阵脱逃。
剪去长发,告别父母,李晨华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车窗外的风景慢慢从高楼大厦变成了连绵不绝的山,她的内心也随着山峦起伏而忐忑。两次搜身大检查后,她和同伴们终于进入了三面环山的新训单位——北京郊区的阅兵村。经历了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后天色已晚,她们学了一首军歌,便度过了军旅生活的第一天。
而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的吴丽玲来说,参军入伍是一次迟来的圆梦。
吴丽玲从小便对火热的军营无限向往,高考后,她便报了军校,但因成绩没达标,遗憾落选。大一的参军入伍是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为此,吴丽玲已经准备了很久。兵役登记、征兵体检、政治审查……每一步她都在认真对待。
为了能顺利通过最让她担忧的体检以及提升体能,快速适应部队生活,吴丽玲利用假期,坚持锻炼。顺利走完各项流程后,2020年九月份,背起行囊,加入了役前集训。“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吴丽玲描述着她第一天入伍时的情形,“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很难适应,但庆幸的是我认识了一位同校的学姐,我们被分到了一个宿舍。”两人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遇到事情互相倾诉,为吴丽玲的军旅生涯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开端。
即使三人的出发点不同,但面对同一个目标,他们意志坚定,大步向前迈进。面对大学生活的欢乐与繁华,他们不被左右,勇于做大学校园中的逆行者,决心前往偏远部队,奔赴军人使命,
青春热血,他们是军营中的历练者
在部队里,每天都有长达十小时的训练,从日常的队列、体能训练到专业的手榴弹投掷、步坦协同、行军宿营等。作为一名装甲兵,刘福坚说,这是“雨水和汗水相伴,人皮和地皮的较量。”
他尝过扑面而来的尘土,趟过一洼接连一洼的泥水,扣动过子弹满膛的扳机,也开过威武的坦克。然而一切的经历也不如那十五分钟令人铭记于心——第一次低姿匍匐训练成果验收。
“前方50米,低姿匍匐准备……卧倒!前进!”随着班长的一声令下,新兵们迅速卧倒、收腿,伸臂、出枪、穿越铁丝网,在前一天不慎弄伤手掌的刘福坚在这次与“地皮”的较量中明显处于劣势,但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告诉他: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他咬紧牙关、改变匍匐姿势,尽量避免手掌的伤口与地面直接接触,转为手踝发力,在左右手踝的交替使劲下,汗水和疼痛一直伴随,但他却没有放慢一点速度。刘福坚余光中瞥见一名队友与他齐排,他就忍着疼痛将手掌重新视为发力点,变换着手掌手踝发力,在汗与血的交融下,他反而加速前行,最终在队伍中拔得头筹。
班长举起他滴血的手掌宣布名次时,刘福坚感到满足与荣幸:自己的训练有了成果,自己也成功地将成果摆到了众人的面前。
军营中的生活有苦有乐,在刻苦训练之余,部队的欢乐与感动更多来自日常中的寻常小事。一瓶水,传遍整个队伍;一人生日,牵动一个班级;一次体罚,连坐一个寝室……他们与战友在点点滴滴的岁月中,留下太多故事,也因此结下深厚友谊。
在李晨华眼里,真正的军营不像电视剧充满理想主义温情,“我们那个铁血班长在训练上从不心慈手软,我甚至跑步跑到差点骨裂,爬战术把门牙磕掉,还在厕所背书背到凌晨四点……回忆起曾经吃过的苦,感觉今后无论什么困难对我来说都不算大事儿了。”李晨华笑着说道。艰苦的经历锻炼了她坚韧的性格,如今再看待挫折时,她多了份坦然。
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生活中,也不乏甜蜜的惊喜。第一次新兵下连那天恰逢李晨华生日,班长和连主官偷偷准备了蛋糕。她喜出望外,“入伍的第一个生日是大家一起过的,感觉既惊喜又温暖。”大家把凳子拼到一起,手里捧着奶茶,围着蛋糕唱着生日歌,欢笑声与歌声相伴,久久未散。
战友们的相互陪伴和鼓励让李晨华在一次次地遭受挫败时咬牙坚持,从未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坚持”。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陌生的她们成为了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训练,“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
对于吴丽玲来说,集体是一种温暖,也是一份责任。
刚来到军营时,快节奏的训练仍让吴丽玲很不适应。自己在体能上处于弱势,训练很吃力。“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好像无论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为此,她陷入了焦虑迷茫之中。
在困扰中,她也没忘记每个月如期而至的考核。每次考核后,都会有个人和班级的排名,班级荣誉感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可不能给我们班拖后腿呀!”集体责任最终战胜了她心中的畏难心理。经历了长期的量变积累,吴丽玲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体能实现了质的飞跃,维持在了相对稳定的水平。
“痛并快乐着!”吴丽玲这样总结自己的军旅生活。在新兵连时,她们第一次穿着齐全的装备训练,动作强度很大,经常磕到碰到。有的人的手上、脚上、胳膊全都有伤,但是回到宿舍后没有人抱怨,第二天依然活力满满地去训练。在这种你追我赶的集体训练中,更能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并不觉得苦,反而很有意思,因为我们是在为了班级荣誉而竞争。”
不改本色,他们是校园里的争先者
2022年秋,刘福坚如两年前那样,着装整齐,背起背包,告别自己的军旅生活。9月28日,回到校园,卸去军装,着上便装,他又翻开了新一页的人生篇章。
“参军入伍是起点,退伍不是终点。”刘福坚常以此勉励自己。回到校园后的他,时刻谨记在部队中形成的自律品格与奉献精神。即使在没有早八的清晨,六点的生物钟也能准时让他醒来,即使在没有晚训的操场,他也会坚持日常的体能训练。
李晨华用“娇生惯养”来形容入伍前的自己:“那时我不知如何融入集体,对待父母也是‘窝里横’”。在部队这个重视集体的环境里,她渐渐袒露心胸,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意别人的感受,也理解了父母的不易。
她的性格本就乐观开朗,经过了两年的训练,愈显大方自信。按照部队的习惯,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在这种环境下,李晨华渐渐褪去了羞涩,学会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到校园后,她积极参加了班委评选以及演讲比赛,与人交流、待人接物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以前在人多的地方,我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李晨华说,“但是现在我能够大胆地上台发言,包容别人,也接受自己。”
“我感觉自己现在有更加清醒的头脑来规划未来,有更加沉稳的心态来处理困难和挑战。”从军营到校园,吴丽玲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改变。看着如今已经大四的室友都在备战考研,她也不甘落后,忙碌地补习之前落下的课程以及大一的实验课。为了弥补学业,她常常很忙碌,在部队养成的吃苦习惯,延续到了学习上。虽然部队生活已成记忆,但磨练的品质早就深入骨髓。
从最初入伍时畏惧高耸云梯的新兵,到如今身姿挺拔的退伍军人,他们怀抱军梦走入军营,与汗水相伴;而后心存志向回校求学,褪戎装不褪荣光,卸肩章不卸担当。荣归校园后,他们不改军人本色。刘福坚、李晨华、吴丽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探索未知、成就自我的热血青春。他们用行动回应祖国召唤的号角,把热血挥洒在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军队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淬炼成钢,为自己的人生留下迷彩的一笔。
携笔从戎、献身国防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军营不仅能够磨练大学生的精神品质,服役期间,学子们还能享受保留学籍与入学资格、获得学费补偿、减免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保留劳动关系、计算工龄等优惠政策。有意向的学子可以通过本地征兵公众号或者全国征兵网进行细致了解并报名,通过体检与政审后,历练自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军人。
“要让青春追着光,要让青春不一样,奋斗的时光更绚丽......”回到学校,刘福坚依然时常哼起中国解放军的征兵宣传曲。军人的烙印也将伴随着他,在大学中写下更绚烂的青春华章。
李晨华和战友
刘福坚与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