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出现的意义,只是留下一句话,种在你的心里,种在你的梦里。”打开郑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广西支教队制作的MV《也许我出现的意义》,这句歌词便随旋律飘荡出来,带领我们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看看在那里发生的支教故事。
“一起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郑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由校团委管理,隶属于团中央发起的西部计划支教项目。每年的秋季学期,校团委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得到院系推选的志愿者需通过校级笔试和面试,才能最终入选。经为期一年的支教后,他们将回校研读硕士研究生课程。2021年,研究生支教团之一的广西支教队共有七名成员,在广西省融水苗族自治县支教。
“想给支教地的同学们带来外面世界的气息,开阔他们的视野。”“想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优质教育。”“想走进祖国的基层,了解祖国的国情,更好地为祖国做出贡献。”怀揣着这样的初心,支教队员们踏上了支教的旅程。
他们到广西后,几乎都经历了适应环境的漫长过程。南方潮湿,若遇“回南天”,队员们就要紧闭门窗,备好烘干机,否则衣服乃至锅碗瓢盆都易发霉。碰上雨季,地势低洼处积水深,他们有时还要坐船出门。夏季多蚊虫,让不少队员难以接受。张炬刚来时逢蟑螂必叫,看到队友多次徒手杀蟑螂,才慢慢不再畏惧,甚至现在还能笑着说,“所谓蟑螂,不过如此”!
同样需要适应的还有这里的教学环境。有的孩子基础较薄弱,即使上了初中,识字量也很少,理解课堂内容上存在困难。队员们虽做好了充足的备课工作,但缺少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于是,他们跟学校的老教师交流、请教,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课堂模式。
适应环境的同时,队员们也在飞速成长。由于学校紧缺老师,从传统文化到舞蹈课再到英语课,范艺博在前三个月内先后教了三门课程,这让她接触到了11个班,近七百名学生。范艺博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初次站上讲台时的情景。当时她十分紧张,讲话的声音都在颤抖,但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感受到了自己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感,逐渐安定下来,用心回答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上好了这一堂课。在之后的日子里,她慢慢懂得了和孩子们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各种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用真心把真心交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支教队的队员们怀着一颗不求回报的真诚之心,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用心与他们相处,在传递知识与爱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吴英琪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有一次,他讲到懒汉吃饼的故事。当听到有人因不会转动脖子上的饼就饿死的时候,大家哄堂大笑,感到不可思议。他笑了笑,问他们:“遇到不会的数学题,你会努力解答吗?擦不到黑板上部时,你会蹦起来擦吗?如果没有,你是不是做了和懒汉一样的事?”他用幽默的故事来讲述人生的道理,孩子们都很喜欢他的这种方式。初一的马文娜经常会找吴英琪聊天,“吴老师很有趣,他来了后,我的数学变好了,生活也更有意思了。”
队员们常把一些想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让课堂内容更容易理解的同时,也更有意义。在讲直线和射线的区别时,支教队队长吴英琪将生命与直线相联系,告诉孩子们生命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它可以顺着血缘向前追溯、向后延续,又可以通过它留下的意义代代流传,“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们以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形式永恒存在着。虽然很多孩子听完只是感到好玩,或只是简单理解了直线的定义,但吴老师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还是会感到欣慰。
细碎的点滴撑起支教生活的美好,队员们以真情相待,孩子们同样回馈以真心。顽皮的“孩子王”,听到张炬的表扬也会腼腆地笑,平时空白的课本,逐渐有了勾勾画画的痕迹;吴英琪独自在食堂时,孩子们就主动端着饭菜,坐到他身边,围在一起吃饭、聊天,还总抢着帮他收拾餐具;教师节当天,刚进办公室,王玥便看到桌上放着好几束满天星和康乃馨,几个孩子笑着扑进她怀中,一遍遍说着:“王老师,节日快乐!”伍非凡坦言,这里的生活朴实、充实,又时时被温暖、感动,是他一直能守在支教地的动力。
“暖融”工程是由郑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广西服务队于2013年发起、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活动,至今已有九年时间。支教队成员通过“暖融”工程于当地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其中在铁坑苗美社区青年之家的“中秋博饼风俗体验”活动令人难忘。
队员们带孩子们体验吴英琪家乡厦门的中秋节特色习俗——博饼。进行游戏之前,他们采购了一些小礼品摆在桌子上,这些礼品就称为“饼”。然后,他们与孩子们围成一桌,中间摆一个大碗,轮流在大碗里掷骰子。骰子的点数是分等级、寓意的,按点数从低到高分成秀才、举人、探花、榜眼、状元,掷到对应的点数就能获得相应的礼品。社区的孩子们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有的孩子爬到了凳子上,低着头看着大碗里的动静;有的孩子赢得了奖品,脸上绽放出花儿般的笑容,并且迫不及待地吃起了小礼品;年龄小的孩子并不懂得游戏规则,只是被大家的叫喊声、欢呼声、笑声所感染,在桌边手舞足蹈起来。中秋团圆之夜,支教团的队员们虽然与家乡相隔万里,但在这片欢乐、温馨中,找到了家的感觉。
“也许我出现的意义……”
在去年,支教队就有了制作歌曲MV的构想,他们想通过歌曲的形式,记录下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以及一些想对他们说的话。今年,为了能参加3月5日团中央学雷锋日“云上故事会”的展播,支教队在本学期伊始就着手进行相关工作。他们请从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的申澳来做专业指导和作曲,吴英琪和范艺博编写歌词,MV的后期制作则由专业公司负责。支教队的成员都是第一次进录音棚,会出现跑调、跟不上拍等问题,他们便利用空闲时间练习,走路练、课间练、睡前也练,到了录音棚更是在录音老师的指导下一字一句地练。最终,他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MV的制作。
“对于未来支教所能做的并不是命运中转”是支教队员们十分喜欢的一句歌词。在他们看来,优秀不由外界定义,最重要的在于持久地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即便支教给孩子们带来的知识和帮助有限,但他们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支持他们的梦想,鼓励他们努力成为自己认可的优秀的人。范艺博曾发现一个男孩的课本画满了动漫人物,男孩对她说:“我喜欢画画,可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走出苗山去追求梦想。”范艺博笑着告诉他要好好学习,不去努力,才真的没有机会。简单一句话,也许就能点燃一个孩子的希望。不久,她收到了男孩真诚的反馈——一封感谢信和他每次都出现在单词默写完成名单里的名字。
“也许我出现的意义”是MV的名字,也是广西支教队的成员来到支教地后思考无数遍的问题。陶艺维认为这个歌名不是一句完整的话,但是恰恰是这句不完整的话,能够将“他们用接力的方式去做的这件事”表达出来。一届届研支团成员,一棒棒接力,给支教地注入不竭的力量,推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让孩子们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人生多一点精彩”“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支教是一场灵魂唤醒灵魂的旅程”“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支教队的成员推迟自己的学业,在祖国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他们对支教有着更真实而深入的感受。初来时的不适、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神、日常相处的感动……这些经历都让他们体会到了祖国最基层的国情,而这些都将化为他们今后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除了去年的广西支教队,今年的研究生支教团也开启了新的支教旅程。2022年6月2日下午,郑州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主校区举行。学校遴选出22名同学组成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赴内蒙古多伦县、西藏昌都市、广西融水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各支教分队队长一致表示,将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全身心投入神圣的支教事业,在祖国的大西部传播知识与希望,让青春在西部大发展中焕发绚丽光彩。
“也许我出现的意义,只是留下一束光,黑暗中照亮你,像火把照亮你。”这是MV的最后一句歌词,而他们的支教故事还在继续,他们将继续留下一束束光,明亮、温暖,照耀这一方天地。(学生记者 马浩然 徐晨珊 文显玉 撰稿)
支教团成员在上课
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一起阅读
孩子们送给支教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