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在大学中能用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有这样的活动,大家都是踊跃报名。”回想起暑假在梅家村的经历,美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建强依然心潮澎湃。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郑州大学知联会副会长、美术学院王晓予教授团队利用所学,助力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作为省教育厅“出彩中原”项目负责人,王晓予精选三位博士海归党员副教授,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团委副书记共五人组成项目指导教师,遴选数名品学兼优学生组建项目团队,深入卢氏县展开为期数月的调研活动和项目策划与实施工作。“社会上对美术扶贫的认知就是画墙绘做表面美化,我们决心用实际行动改变这种偏见,切实助力脱贫攻坚。”王晓予说。
同甘共苦,我与团队并肩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潘河乡的梅家村背靠大山、紧邻洛河,自然景观赏心悦目,但是却少有人进村看看。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卢氏县拥有丰富的艾草资源,但苦于一直打不开销路。
为了解决村民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四月初至七月中旬,王晓予组织团队进行线上搜集信息和线下实地调研,制定了实施计划。之后,项目团队按既定计划历时一个半月全力实施创作和设计,确定团队工作内容和精准实施规划——红色基地整体文化氛围营造设计实施。
到了实地创作包装“艾草小屋”的阶段,经过5个小时的奔波,团队终于在天黑前到达梅家村。
作为地处深山的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条件有限,团队成员的吃饭和住宿只能分开在两个相距两公里的村民小组进行。
清晨,团队成员早早起来洗漱穿衣,7点从第二村民组向山下第一村民组的杜小涛家出发。太阳缓缓从山的另一头升起,光芒一点一点蔓延到每一寸土地。“跟着太阳我们走下山,吃早饭、画画,那时候觉得很幸福。”想到这,团队成员、2019级绘画专业学生焦积瑾的脸上泛起微笑。
由于小屋的墙体较高,团队成员常常需要将两个脚手架叠放,踩在脚手架上绘制上半部分墙体。2018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常恩铭十分恐高,几经犹豫后,绷着一颗砰砰跳的心,他尝试着慢慢爬上去,颤巍巍地站直身子。“我看大家都能上去,我也不想落下,”他说,“其实这个过程重点不在于我站在上面能画多少,而在于我至少有勇气克服恐惧,我勇敢过,我参与过,因而我无憾。”常恩铭是团队中唯一一名既参与前期设计,又在后期实地进行了墙体绘制的学生。挥动手中的笔刷,看着原本单调老旧的墙面一点点呈现出自己参与设计的画面,对于他而言,有一种别样的满足感。
在这里有队友,也有平时课堂上看似距离遥远的老师们。通过这个契机,同学们也得以看到老师们在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可爱的一面。
同学们说,王晓予老师是一个喜爱生活、乐衷于记录生活的感动与细节的人。“给生活比个耶”是她在工作之余,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和美,最常见、最真实直白的表达。
户外工作的几日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湿热的空气和不断飞来的蚊虫是团队进行室外墙绘的严重干扰。连续几天和学生一起进行墙绘工作,油画系的张博老师晒得黝黑,额头上不时渗出细密的汗珠,而他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刷。薛峰老师时时刻刻往身上涂风油精,白皙的肌肤上,腿上满满都是蚊虫叮咬留下的痕迹。
这样的生活细节,将老师和同学的距离拉近。言传身教是团队老师们给予同学们最生动的课堂。
朝夕相处,我与村民对话
5天的梅家村生活,团队成员与当地老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杜小涛的母亲今年已经72岁了,看到团队成员远道而来,顶着毒辣的太阳、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绘制墙绘,老人亲手为团队成员做手擀面:调面、和面、揉面、煮面,每一个环节都是老人亲手独立完成。岁月在老人的手上留下深深的皱纹,每一口面条都浸满了杜小涛一家,以及梅家村村民对于团队成员的关心和感激。“我们能看出来村里条件没有那么好,可是这里的人们非常热情,他们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我们,”同学们说,“我们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把墙绘的工作当作美化自己的家一样,尽我们的能力,把它做到最好。”
在室外画墙绘时,小屋鲜活的形象、丰富的色彩和独到的新意,以及一群“外面来的专业人士”,吸引了许多村民的默默关注。
由于当地特色产业并未成熟发展起来,许多青壮年为获得更高的收入,纷纷外出打工,致使村里老龄化严重。村里少有文化活动,老人们最多的消遣便是在村里闲谈和散步,与乡间、邻里的联系是他们最纯粹的生活。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的同时,村民也在默默关注美术学院团队的艺术扶贫活动,并在心里有自己的一份考量。
这一天,团队成员如常进行着墙绘工作。一位村民悄悄走近,指了指墙上新画上去的卡通样式的云朵,又从口袋里拿出纸笔,画出了一个带尾巴的云的线稿,向团队成员指出,当地的云是这样的。“村民他们看当地的云比我们多,所以他们会对此有自己的见解,”熊世骑说,“我们的创作来自村民的生活,又得到了他们的关注和肯定,这样的共鸣互动让我们很感动”。
经过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的辛劳工作,“艾草小屋”的全貌渐渐浮现,充满艺术感的小屋为梅家村添新纳彩,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它与梅家村共生、共情,成为展现文明新风尚的靓丽风景线。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坚持带团队成员去县城看看。团队一行人驱车来到洛河河滩,心潮澎湃,高唱国歌,为此次扶贫工作认真地画上一个句号。
与有荣焉,我感受到责任与担当
为梅家村做扶贫,既是帮助全村人共同致富,也是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学教授和大学生参与扶贫攻坚的担当精神。
王晓予团队依托专业优势全心投入,还为卢氏县异地搬迁社区兴贤里的双扶车间设计卢氏原创土特产玩具;为系列艾草产品做包装设计、提升品牌形象增加商品附加值等等。
王晓予说:“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的扶贫项目从形式到内容彻底改变了之前美术扶贫路大多数是画墙绘做视觉美化的模式。发挥设计专业优势从设计服务角度,切实解决返乡创业带动全村人致富的有为青年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宣传推广,包装营销全程打造自主艾草养生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价值和销售业绩。”团队在梅家村的艺术扶贫工作,完成效果收到来自卢氏县、潘河乡、梅家村村民、郑州大学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扶贫不仅仅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扶贫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情。“以前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为扶贫做些什么,” 美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熊世骑说,“但这次在梅家村的经历,让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形式为扶贫尽一份力,回忆起来,也是我们的人生财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运用专业所学为扶贫贡献一份力量责无旁贷。
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助力梅家村的设计脱贫还在继续,需要参与者的全情投入和持续关注。“美术学院的扶贫项目不是一次暑假的孤立活动,目前还在持续进行中。”王晓予介绍道。
未来,会有无数个梅家村旧貌换新颜,走向富裕的光明未来。郑州大学师生将继续发挥新时代青年人的才能与智慧,为国家的脱贫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张宁 谭华玮 撰稿)
美术学院王晓予教授团队在卢氏县开展“艺术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