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河南日报》报道我校接力传承红旗渠精神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6日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报道我校接力传承红旗渠精神

2023年12月6日 河南日报 第27版


红旗渠精神在这里接力传承


本报记者 史晓琪 本报通讯员 赵炜 刘二阳

“看到悬崖绝壁上一个个砸实钢钎、腰系绳子纵身荡向悬崖的身影,我掉泪了。”12月5日,谈到前几天在学校启幕的“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郑州大学大一新生、土生土长的林州姑娘郭雨婷感慨,“虽然我从小听着红旗渠的故事长大,但这些图片仍然深深震撼了我。”

这次巡展,在郑州大学再次掀起弘扬红旗渠精神的热潮。讲好红旗渠故事,讲好郑州大学传承、践行红旗渠精神的故事,在一代代郑大师生中接力传承,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传承红旗渠精神 再攀医学研究新高峰

“郑州大学与林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红旗渠精神的见证者,更是红旗渠精神的践行者。”巡展开幕式上,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说。

60年前,林县(今林州市)是食管癌高发区,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把县情概括为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为解决林县人民的食管癌问题,以沈琼、裘宋良、杨文献、刘桂亭为代表的医疗专家组长驻林县,开展了三代人接力、长达60年的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研究工作,挖通了防治食管癌的“红旗渠”。

在林县,郑大老一辈医疗工作者创建了前所未有的食管诊断细胞学,解决了食管癌无法早期诊断的难题,开建了研究食管癌的“自然实验室”,并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科研成果,将食管癌的发病率、致死率双双减半。

这些年来,郑大医学人求索的脚步从未放缓。2019年11月,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郑州大学批复建立,河南食管癌防治事业从一片空白发展到世界领先。今年7月,郑州大学牵头组建、校长李蓬院士担任主任的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揭牌成立,聚焦原创性理论突破,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组织开展多学科、跨领域、全链条科技创新,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学校再攀医学新高峰。

这些成绩,是一代代郑大医学科研人员接续努力的结晶,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郑大的传承、践行。

汲取精神力量 谱写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红旗渠是一条‘青年渠’,1960年开工时,县委书记杨贵31岁,设计师吴祖太27岁,林县很多青年奋战在修渠工地上。”“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十万大军战太行’堪称人间奇迹。”红旗渠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思政课教材。

全国“最美教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荣方不仅在课堂上讲好红旗渠故事,还受人民网邀请参与录制“红旗渠精神”党史思政课,把红旗渠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社区街道开展“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志愿宣讲活动,和复旦大学联合开展“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重走穆青路——兰考、红旗渠之行”新闻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寻源溯流——红色觉醒”革命历史探索团赴林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郑州大学把思政课搬到校园外,红旗渠精神可感可触,在青年学子心中扎下了根。

精神之光,催人奋进。红旗渠精神激发出青年学子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助力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也赋予郑州大学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的力量,在科研创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11月22日、23日,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出炉,郑州大学一次新增3位院士,在学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不仅体现了学校学科布局与建设的成效,更提振了一流大学建设的士气和信心,对学校创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渠清水远流去,万世精神近笃行。红旗渠精神,在这里接力传承。


媒体链接:http://dzb.henandaily.cn/2023-12/06/content_99826437.html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