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敏
一位102岁的老人,生日愿望是什么?
“好好活着,活一天就工作一天。”这是我国眼科学界泰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效房的答案。
10月6日,是张效房102岁生日。早上,保姆张叶珍特意多煮了一个鸡蛋,“爷爷,健康长寿!”
“好好好,大家都长寿。”乐呵呵地吃完早餐,张老移步书房,戴上老花镜,开始修改论文。
2015年那一年,95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坐诊、查房,感动了无数人,获评当年“全国十大最美医生”。最近这两年,张效房逐渐停下了门诊、查房的脚步,把工作重心放在他参与创办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论文投稿的修改上。
尚在国庆假期,又逢自己生日,张效房“特批”自己不去单位上班,改在自家书房工作。书房一角,静静停着一辆黑色电动小三轮车,同事赠送的这辆车,是每天陪他上班的“座驾”。几年里,小车换了三回,老人开着它上班的兴致,却是半分未减。
“这么大年纪还上班的就他一个,骑着小电电上班的老教授也只有他一个。”54岁的贾焱申是郑大一附院桥头岗的一名保安,每天上午9点,他会准时从岗亭中走出,做好为张老开门的准备,“老人家都100多岁了还在上班,咱才50多岁,有啥理由在家歇呀?”
骑行在路上,不时有人认出,每每向他问好,都会得到老人的挥手回应。从他家到单位不足千米,原来是土路,后来“升级”成水泥路,路几经变化,起点和终点却始终不变,一如他的职业生涯。
1945年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至今,77年来,在他心中,“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直未改。
每期杂志都会收到很多投稿论文,张效房总把初修的任务留给自己,把需要查证核实的任务交给年轻同事。
“论文初修工作量最大,牵涉到框架的把握、论题的方向。”编辑周晶说,张教授的工作状态常让她这个“85后”望尘莫及,“他每天上午和晚上都在工作,经常改论文到凌晨一两点,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满脑子都是工作,一心把自己所学所知教给下一代。”
6个人的编辑室里,1992年出生的李爽爽和张效房是一个属相,两人相差72岁。9月30日上午,因为一个字的用法,他们各抒己见,讨论许久,最后不得不搬出《新华字典》。
“在这种氛围中耳濡目染,我期待自己也像张教授一样,做一个治学特别严谨的人。”李爽爽说。
张效房办公桌旁的窗台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好像一团火,映红了老人伏案工作的身影。而在年轻人眼中,这身影就像一盏明灯,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2-10/07/content_599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