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河南日报 第2版
这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
本报记者 史晓琪
11月18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77级校友李杰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长期从事结构工程与工程防灾领域研究工作,在随机力学、工程可靠性理论与生命线工程研究中取得了具有国际声望的研究成果。
“李杰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不仅是个人之荣光,亦是郑大之骄傲,不仅为郑大院士群体增添新力,更为郑大百年征程再续华章。”在给李杰校友的贺信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这样说。
如果说郑州大学又培养出一位顶尖创新人才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那么,后起之秀纷纷崭露头角的势头让人对未来更有信心。
前不久,“出彩河南人”第四届最美大学生评选揭晓,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顾芷毓榜上有名,组委会给她的评价是“勇于探索、品学兼优的生命科学科研‘学霸’”。
“学霸”绝非溢美之词。这个清秀的姑娘,大学期间最喜欢泡在实验室里,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种科研竞赛。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她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她的团队荣获二等奖、河南赛区特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顾芷毓并非一枝独秀。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金章勇获得2021年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这也是该校本科生连续第10年获得优秀学生特等奖,该奖项全国每年奖励25名优秀大学生;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两个寝室8位2018级女生,前不久全部被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双一流”高校。既踏实专注,又注重创新思维,是他们脱颖而出的秘诀。
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得益于郑州大学创新举措、厚植沃土。
以建设国家级一流卓越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为目标,郑州大学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选拔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组建“卓越班”,并将“卓越班”建成卓越专业。特别是面向国家未来发展战略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化跨学院、跨学科合作,强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的引领作用。同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以创新为导向、个性化、动态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和评价方式,提升卓越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部近日公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郑州大学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这也是我省唯一的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近年来,郑州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特色优势,集中全校优质师资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校内已经布局7个‘拔尖计划2.0基地’,经过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综合改革,形成了动态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路径。”刘炯天说。
2020年,郑州大学共有2139名(组)本科学生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和科技发明中受到省级及以上表彰,创新沃土育出丰硕果实。
从抗战前的兴办医科救亡图存,到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从本世纪初三校合并,到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代又一代郑大人接续奋斗,创新不止,百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树起了河南高等教育的标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输出更多国家急需的一流创新人才,郑州大学正在贡献着重要力量,也在培育着后备力量。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1-12/21/content_537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