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河南日报》理论专刊整版刊登我校教师理论专题:弘扬大别山精神 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理论专刊整版刊登我校教师理论专题:弘扬大别山精神 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

《河南日报》2020年9月15日08版

弘扬大别山精神 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时代,加强对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大学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基本特质、时代价值和传承路径进行多角度诠释和详细解读,为我们深入理解大别山精神的核心价值意蕴,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提供了有益参考。

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

巴杰

大别山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大别山精神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新中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区域,由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意识、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在大别山精神引领下,大别山军民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培养新型人民军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别山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1920年,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黄安、麻城、罗田籍学生开始了解并回乡传播马克思主义,向大别山区群众推荐革命书刊,培养、吸收进步青年参加党团组织。戴克敏得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著作后,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阅读;辍学在家的曹学凯、小学教师徐朋人,阅读《向导》等进步报刊后走向革命道路。这些本土马克思主义者与大别山民众有着天然的阶级感情,用充满乡情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本土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迅速传播,凝聚一大批革命群众,为大别山区党团组织发展奠定了深厚思想与群众基础。

大别山区是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开展工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任务,安徽省寿县积极建立农会、妇会等群众团体,选送优秀青年赴苏联、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学习。与寿县党小组活动同步,共产党员詹谷堂在河南省固始县志成小学组建党支部,后与袁汉铭一起建立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在河南商城、安徽金寨等地区从事建党和农运工作,曾组织100余名进步师生到丁家埠、李家集、汤家汇等地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商南各地农民运动逐渐由隐蔽走向半公开,农民协会纷纷建立。1927年3月,詹谷堂、王凤池、曾静华等共产党员召集各乡农民协会游行示威,组建南溪区农民协会,广泛发动当地农民群众参加革命。

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河南省委及时调整斗争策略,由“迎冯反奉”转为“反冯反奉”,在八七会议召开之前,提出“选择几处根据地,夺取武装进行暴动”的主张,反映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正确认识。八七会议后,党组织在大别山区先后发动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分别建立鄂豫边、豫东南、皖西根据地,起义武装组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32师、33师。1930年春,党中央决定将三块根据地合并成为鄂豫皖根据地,在箭厂河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在河南光山县南部王湾成立鄂豫皖边特区工农民主政府,把3个师的红军在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原则下联合起来编成第一军。在广大军民团结奋战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政建设、农工商业、财政金融、军事建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全盛时期拥有20余县约350万人口,主力红军4.5万余人,地方武装、民兵20余万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

鄂豫皖根据地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先后发动了黄安、商潢、潢光、苏家埠等四大战役并取得巨大胜利,使根据地达到极盛局面,在战斗中形成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战斗理念,“勇、猛、准、狠”的战斗作风与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鄂豫皖根据地诞生的红25军是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先锋,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创建了根据地、发展了地方武装并实现军队增员的红军队伍,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毛泽东多次称赞红25军主要领导人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鄂豫皖主力红军转移后,留守武装重建红28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性建立主力红军、地方武装、便衣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不足2000人的兵力牵制大量国民党军队与民团武装,使革命红旗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毛泽东称赞红28军“很不容易、很有成绩、很了不起”。抗战全面爆发后,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是新四军实力最强劲的一个支队,足以说明鄂豫皖根据地党政军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区是中共战略部署的重要区域。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曾设想山东野战军叶飞、赖传珠纵队调至南线向大别山发展,皮定均旅由淮南经原路回大别山、李先念组织一个支队随苏鲁部队出大别山。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使山东解放区面临极大压力,中央军委转而决定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经营中原,以减轻山东战场压力,同时协助陕北打开局面。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由鲁西向大别山挺近,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为淮海战役合围、大规模歼灭国民党军占据了核心攻击位置,解放战争格局发生根本转变,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无后方依托,长驱直入插入国民党军战略纵深腹地大别山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决定,在大别山站稳扎根需要付出极大代价,这也是大别山精神“勇挑重担,顾全大局”的鲜活体现。

大别山区军民在革命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孕育的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8年红旗不倒是其历史地位的简明概括。大别山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作者系郑州大学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09/15/content_443710.htm

大别山精神的四个特质

陈杰

大别山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而又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战斗品质的“大别山精神”。从大别山地区军民的革命斗争中,可以凝练出理想性、奉献性、人民性和忠诚性等四个特质。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根本特质,对于筑牢党的初心与使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大别山精神坚定的理想性。中国共产党人向大别山地区开明知识分子和民众传输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从中发展党员干部,使他们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原籍河南省商城县的詹谷堂是商南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起义成功后,他不幸于1929年8月6日被捕。为了摸清商城共产党组织的情况,当地民团以皮鞭抽、烈火烤、红铁烙、辣水灌、铁钉钉等手段,对詹谷堂进行威逼利诱,然而詹谷堂始终守口如瓶,他痛斥敌人道:“共产党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分布在全中国、全世界。你们能杀我詹谷堂,但灭不了共产党!”最终詹谷堂于8月24日被敌人杀害,他牺牲前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监狱墙壁上写下5个字:“共产党万岁!”表现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还有千千万万像詹谷堂一样的革命烈士,面对死亡威胁,他们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甚至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理想性这一特质,对于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激励和启示意义。

大别山精神无私的奉献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的火种逐渐在大别山地区播撒开来,一批地方开明知识分子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接受革命思想,纷纷加入党组织,成为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全身心投入当地革命事业。吴焕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早年接受过高等教育,受革命思想影响,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大别山地区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为了发动贫苦群众参加农民运动,吴焕先带头散尽家产。他把几家佃户债户找到家里,跟他们说:“从今以后,你们谁租我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共产党的主张办事;你们谁借我家的租子、债款,再也不用交还,连本带利统统勾销!”说着,他把十来张契约和借据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吴焕先的行为实质上是将自己的家产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不仅宣传了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而且消除了自己与贫苦农民之间的隔阂,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表现出一种顾全大局,舍小家成就大家的慷慨风度。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大别山地区党员干部始终胸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局,以奉献性作为发动群众和领导军民进行斗争的基本准则。这种奉献意识尤其值得当今党员干部学习和弘扬,是新时代凝聚党心民心的宝贵财富,有利于激发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别山精神广泛的人民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28年红旗不倒”,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尤其体现在大规模战役中,1931年11月10日,红四方面军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在地方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掀起了参军拥军的热潮。黄麻地区男女老少齐动员,支援红军,支援前线,男的运粮草,抬担架;妇女烧水煮饭,救护伤员;农民自卫队看管坏人,押送俘虏;儿童团站岗放哨,宣传鼓动。整个战役期间有7460多位青年参加红军,人民群众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筹集支援军粮4万余石,现金11万元,鞋袜4万多双。黄安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武装斗争的典型战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真实写照。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无论在何种年代,共产党人都不能忽略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也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愿望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大别山精神的人民性这一特质能够激励广大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

大别山精神绝对的忠诚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别山区由于靠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秘密调集30余万军队将中原军区部队重重包围,企图一举歼灭,大别山地区处于国共双方军队交锋的前沿。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安全突围,中原军区党委命令皮定均率领一个旅作为掩护,该旅用尽一切办法迷惑敌人,使敌人无法准确判断军区主力突围方向。皮定均以对党的绝对忠诚,顶住巨大压力,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在大别山地区东征西突,出敌不意,历经大小战斗23次,以少量部队拖住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成功完成了掩护任务,保存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

忠诚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战争年代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忠诚性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凭借着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不会动摇,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就能稳步前进。(作者系郑州大学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09/15/content_443710.htm

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任中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百折不挠、不胜不休的勇气开展斗争,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历史奇迹,体现了大别山区人民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具有重大时代价值。

弘扬大别山精神,做信念坚定、执政为民的捍卫者。在大别山的长期斗争中,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积极贯彻群众路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大别山人民的衷心拥护。大别山区英雄儿女以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壮举体现了对党、对人民忠诚的执着追求。大别山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敢于斗争、不怕牺牲,革命就一定能够成功,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重温大别山人民革命斗争史,高扬大别山精神旗帜,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增强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我们唯有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克服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考验。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初心不改、初衷不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弘扬大别山精神,做干事创业、勇当先锋的开拓者。大别山根据地不仅是我党创建的全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在中国革命重要的关头,大别山革命军民始终敢打敢拼、冲锋在前,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任务重、难度大。面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迫切需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的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干部和群众。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向先烈们对标看齐,以最强的责任、最大的担当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面对改革发展中的一个个困难,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拼劲,敢于涉险滩、渡难关、创奇迹。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在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气神,努力去工作、去战斗、去奉献,力争创造出一流业绩。

弘扬大别山精神,做革命传统、社会新风的践行者。在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的人民群众为革命军队送粮送衣、送医送药、抬送伤员、传递情报,积极把自己的家人送去参加红军、新四军、解放军,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益加剧和复杂化,少数人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大别山革命旗帜是许许多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高举起来的,大别山人民革命斗争史是一部浴血奋斗史,本身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科书。利用大别山革命斗争史这部独特的教科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公民思想道德境界,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弘扬大别山精神,要组织编写大别山少儿思想政治教育读本,组织大别山革命事迹宣讲团进行宣讲,组织观看以大别山精神为题材的歌剧、话剧、电影等,用大别山精神鼓舞人、激励人。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要用大别山地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革命事迹教育人、感化人,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弘扬大别山精神,做胸怀全局、敢于牺牲的奉献者。为了革命的需要和全局的利益,大别山区的军民总是从全局出发,在革命的紧要关头,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从“破家革命,赤胆忠心”的吴焕先,到“革命何须怕断头”的杨超,再到“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的秦绍勤,他们都表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胸怀全局、敢于牺牲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增强看齐意识,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带头人,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凝神聚力,夺取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自觉用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谋划工作。大别山革命老区大多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闭塞,信息滞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老区生态环境良好,物产资源丰富,民风朴实,红色基因优异。要统筹鄂豫皖红色区域的协调发展,统筹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加大老区基础设施投入,发展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业和红色文化产业,以大别山革命遗迹、遗址和革命博物馆为抓手,用红色文化精神洗礼人、教育人、鼓舞人。 (作者系郑州大学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09/15/content_443710.htm

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实践路径

王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江西井冈山、福建古田、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安徽金寨、甘肃高台、河南新县等红色文化资源集中的地方,处处铭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号召我们传承革命精神,“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对培育担当时代大任的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学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新时代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以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将这一红色基因融入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培养担当时代使命和职责的时代新人,是全省所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的职责和使命。

讲好故事,深度挖掘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是要讲好大别山的故事,对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过程、核心内涵、新时代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融入课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别山精神是向各阶段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第一手素材,是向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激励学生继承先辈遗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时代要巩固好这个主阵地、发挥好这个主渠道,就必须融入大别山精神,为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新的素材。

深入实践,在现实情境中领悟大别山精神的核心价值。推动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举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河南红色文化寻访研学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红色筑梦行,带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深入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首府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现场,观看大别山革命遗迹,聆听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以真情实感领会爱国真谛、以亲身见闻增强爱国意识,增加对大别山精神核心价值的领悟,坚定对国家忠诚、为人民献身的革命理想与奉献精神。

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中原崛起培育时代新人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丰富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挑战和风险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加,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坚守大别山革命精神的核心要义,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内容与大别山精神融会贯通,使之成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坚持宣传和教育相结合,加强大别山精神的应用。弘扬大别山精神重在教育,贵在宣传。将大别山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抓起,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引入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便接受大别山红色文化熏陶,自觉树立学习革命先辈们优秀精神品质意识。此外,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加大正面革命题材影视剧播放量,定期出版具有红色文化教育性质的报纸杂志,举办革命知识竞赛、讲座等,着力营造弘扬革命精神的浓厚氛围。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进大别山精神的绽放。传统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和现代网络形态的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效。在保护好大别山传统的革命英雄纪念馆、革命发源地、重大战役发生地等革命历史遗迹的同时,创新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多平台载体,推动建立网上革命英雄纪念馆、拍摄红色历史影视片、建立大别山精神微博微信等APP平台,既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别山精神的内容,又能够积极有效地扩展其影响力,确保大别山精神在传播中不走样,同时提高传播内容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有效性。

大别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精神丰碑、强大的思想武器,拥有强大的道德力量。新时代呼唤新使命,在全省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教育工作者要牢记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把以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切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中原更加出彩培育勇担使命的时代新人。(作者系郑州大学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09/15/content_443710.htm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09-21 09:22:3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