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展示(八)---《基于多维度功能CT消化系统疾病及并发症精准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3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科技处

郑州大学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展示(八)---《基于多维度功能CT消化系统疾病及并发症精准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

前言: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郑州大学以第一单位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47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2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量均打破学校纪录,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学校获奖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也致力于改善民生。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相关研究团队的潜心研究和不懈探索,是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现将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进行展示,彰显郑大科研工作者的卓越风采。敬请大家关注!


《基于多维度功能CT消化系统疾病及并发症精准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剑波教授带领项目团队成员开展,主要完成人有张永高、吕培杰、梁盼、吴艳、刘杰、程晓光、唐磊、杨慎宇、郭华、岳松伟、高歌、李一鸣、周悦和杨志浩等人。主要完成单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南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深睿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多维度功能CT有别于单一参数成像的常规CT,是微小病变早期检出、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集形态和功能于一体、不可或缺的精准诊断技术。多维度功能CT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意义重大、效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至少30%-40%的病人需要进行功能CT检查,但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缺乏相应理论、技术、指标体系、诊断专家共识和指南,是领域内亟待解决的卡脖子临床难题。

本项目针对限制功能CT临床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发现了基于靶组织蛋白水平的功能CT多维度成像表征,明确了可用于预测肿瘤分子分型靶点的非侵入性功能CT成像标记物,创建了功能CT精准诊断“四低技术(低辐射、低碘量、低浓度、低流速)”,明确了功能CT多参数成像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及并发症骨质疏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界限,创新了基于功能CT的多维度不同介质充盈新方法,构建了融功能CT成像和AI于一体的深度解析影像病理特征诊断新技术,建立了“充盈介质-四低扫描-体位模式-层级定量-能谱分析”等技术于一体的功能CT成像诊断新流程和技术标准。项目成果从2008年开始,在国内12个省15家单位推广应用,辐射剂量平均减低55.0%,对比剂用量平均减少33.3%,对比剂注射速率平均降低40.0%,碘总量平均减少53.0%,微小病变检出率提高14.0%;突破了临床上微小病变早期检出、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的重大技术障碍,取得了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实现了功能CT精准诊断技术的重大跨越;为功能CT的应用贡献了中国方案,极大地推动了影像诊断技术乃至临床医学的科技进步,对降低医保支出、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意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高剑波教授获奖证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