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郑州大学“嵩阳大讲堂”第二十三讲——Markus Antonietti院士报告会在主校区举行。相关部门及院系师生代表260余人参加活动。学术副校长杨天若主持报告会。
杨天若为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典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所长Markus Antonietti颁发“嵩阳大讲堂”主讲嘉宾证书。
在题为《自然科学的力量——论全球重大挑战与创造力》的学术报告中,Markus Antonietti院士围绕全球发展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绿色可持续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危机、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中的关键价值与核心意义。他指出,人工腐殖酸在改善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将能源转化为燃料的电催化技术以及高效的能源存储器件,是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关键路径。此外,报告还介绍了新型材料如“贵碳”与离子碳氮化物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及了具有突破性的“氮电池”技术。
在互动交流环节,针对“人造腐殖酸在农业大省河南的应用前景”这一问题,Markus Antonietti认为,当前全球土壤肥力面临严峻挑战,其团队正在积极推进土壤样本分析及人工腐殖酸技术的国际推广,未来该技术在中原大地具有广阔的市场与应用空间。针对“未来储能体系发展趋势”,他进一步强调,具备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糖化学电池等体系将成为储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承担关键角色。
报告会引发师生热烈反响。化工学院2023级本科生邢瑞峰同学表示:“教授分享了国际环境、化肥与土壤更新及新型电池领域的专业知识,拓宽了我们的国际化视野,让我们受益匪浅。”化工学院2024级硕士邢旭飞同学表示:“我们在科研中应当聚焦‘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教授正是如此——他紧扣环境领域关键需求,开展氮中和水体净化、高效碳循环等研究,为我们树立了鲜明典范。”
本次报告会切实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深化了大家对自然科学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中核心价值的认知,更为青年科研人员指明了清晰的前沿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探索思路。Markus Antonietti院士鼓励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学校平台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探索科学边界,让自然科学成果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杨天若为Markus Antonietti颁发“嵩阳大讲堂”主讲嘉宾证书

Markus Antonietti作报告

Markus Antonietti院士报告会访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