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客户端2025年1月20日
记者探河南两会丨徐明亮:建设新时期新型国家大学科技园赋能河南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郑州1月20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 王勇生)2025年河南省两会上,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明亮带来了一份“关于以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加快高水平靶向成果孵化转化的建议”的提案。他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了郑州大学在科研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推动企业主导创新,打破科研导向桎梏
徐明亮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科研评价体系,推动“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式。“当前,科研往往过于依赖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准,但这忽视了科研本应服务于产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他建议,高校要改变过于注重论文和学术成果的导向,注重服务企业,推动企业与高校的联合研发,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徐明亮提到,郑州大学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尤其是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郑州大学在2024年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实施“大部制、大协同、大科研”的战略。这一举措使得郑州大学在承担来自企业需求的科研项目方面,得到了显著的资金支持和成果转化的增长。去年,郑州大学承接的企业需求科研项目经费比去年增长了33%,而成果转化收入增长了270%。
徐明亮建议,支持郑州大学加快构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新时期新型大学科技园——“728”创新港,统筹“没有围墙的一流大学”建设与企业主导的创新,在科技园中将大学与企业相互嵌入与融合,通过“企业主导的人才与技术需求+企业主导的研发投入+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企业主导的成果转化”和“科学家+企业家、学科+产业、学院+产业园、教学科研+创业就业”一体化,贯通从基础研究到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再到新质生产力输出的大动脉,实现“发现即发明、发明即应用”的快速迭代。
徐明亮认为,河南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在高校与企业的双向流动方面。他建议,高校应当鼓励优秀教师在企业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推动更多产业技术经理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中,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与转化。学习发达地区高校,对“双肩挑”(既有技术职务又担任行政职务)的干部,经单位备案可创办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并持股。
落地生“金”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徐明亮建议,建设企业主导、有组织科研的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和高等研究院。政府支持引导企业进驻大学科技园建设企业主导的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立“科学家+工程师”联合研发团队,形成“企业专家与高校专家双PI引领+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撑+多学科交叉协同”一体化的有组织科研团队。聚焦重点产业布局和未来产业发展,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等发展需求为牵引进行靶向联合研发,引导企业加强应用场景和关键核心技术供需衔接匹配,边研发、边出成果、边转移转化。另一方面,建议政府给予财政支持,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大幅扩大科研助理岗位,带动一批毕业生“豫才留豫”高质量就业创业。
徐明亮还建议,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供需对接与成果交易平台。一方面,打造集高校科技成果展示、推介、交易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强化与企业需求、金融资本对接。同时,发挥政府的产业发展主导作用,协助政府主管部门筛选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场景,推动形成《河南省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清单》,为区域成果转化高质量开展提供场景支撑。
“我们正与河南省产权交易集团联合研发和运营基于大模型的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围绕企业真需求,全面筛选梳理全省高校的成果清单、人才清单、能力清单,实现供需精准推介的双向奔赴。”徐明亮说。
媒体链接:
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9704610&ui=rodiCyDTcXDD03flFcDoU8WR/GbRC1khRjiwGmc0HogIaxJt22pg9OIVRm4G8/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