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医学会正式公布了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祖江教授团队凭借“肠道微生态在肝脏炎癌转变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项目荣获青年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仅有的10项青年科学技术奖之一,实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乃至河南在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上零的突破。
该项目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同完成,主要完成人员包括任志刚、余祖江、郑树森、蒋建文、崔光莹、孙冉冉、李昂、鲁海峰。研究团队针对肝脏炎癌转变过程中机制不明确、早期诊断技术和治疗药物缺乏的临床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炎症性肝病向肝癌的转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在炎癌转变机制、无创诊断及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项目的创新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肠道微生态通过“肠-肝轴”促进炎症性肝病进展的理论,为抑制肝脏炎癌转变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二是团队率先发现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血清胆汁酸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促进肝癌进展,并建立了肝癌无创诊断及预后新工具,为肝癌的精准诊断和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三是团队发现靶向肠道微生态-代谢轴可改善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结局,为开发新型临床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项目研究过程中,余祖江教授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85篇,其中包括《Gut》《Advanced Materials》《Genome Medicine》《Advanced Science》等15篇领域顶级期刊。该项目为肝癌的无创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提供了新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了肝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据悉,“中华医学科技奖”设立于2001年,是中华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的科技奖,是经原卫生部、科技部通过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也是医药卫生行业最高科技奖。其旨在奖励医学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对于提高中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广和普及先进医学科学技术,激励科技人员攀登科技高峰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