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10月15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现场,河南省接过会旗,郑州大学将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令全体郑大师生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深感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大家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提高站位、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力以赴做好下届大赛各项筹办工作,努力打造一流赛事,确保大赛圆满成功,同时抢抓办赛机遇,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郑大贡献。
校党委书记别荣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年成长发展的殷切期望。作为下一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承办高校,郑州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新、以赛促创”,努力搭建世界大学生创新教育交流的国际平台,引导更多青年把握科技前沿、提升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投身科技创新,在未知领域中探索发现、在创新创造中服务国家。学校将以筹备大赛为契机,锚定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持续完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校长李蓬院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青年成长和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对营造创新环境、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殷切期望。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共同命题。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理应树立全球视野,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还为大赛进一步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下届大赛承办高校,郑州大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教育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定的决心、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全力以赴高质量做好大赛组织工作,持续提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们将以赛事承办为契机,积极参与全球大学生创新教育,进一步深化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更多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国河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使命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科技工作、高等教育、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始终不移的关爱,为新时代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全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赛事,组委会将下届大赛承办权交给郑州大学,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学校综合实力的肯定,我们要将办好大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全局上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好党建的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带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担当作为,全力做好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学校将以举办此次大赛为契机,主动置身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让创新之种子生根发芽,让创新之涌泉竞相迸发。
校党委副书记王利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郑州大学意义重大。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上,河南省接过会旗,大赛开始进入“河南时间”,郑州大学成为下届大赛的承办高校。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努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三年来先后有近万名学生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和科技发明中受到省级及以上表彰和奖励,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下一步,我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全力以赴做好明年大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为参赛选手创造良好的比赛环境,确保大赛精彩圆满举行。同时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勇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开展中外科技交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副校长刘春太表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是创新的沃土,大学生更是最有创新活力的青春群体。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在民族复兴中所担负重任的深切期望。创新是有雄心做“从0到1”的大学精神,是大学创造力的最充分体现;创新也是前沿知识获取和积累的载体,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彰显;创新更需要国际化,通过开放合作推进全人类文明的进步。郑州大学作为下一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承办高校,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激活全校创新资源,全方位对大学生开放各类实验室,有组织地为各个学生创新团队提供学术和技术平台,全力引入各头部企业、各细分领域领头企业的创新主体,体系化服务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创新活动,打造浓厚创新氛围,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郑大智慧和力量。
党委组织部部长陈继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爱,揭示了人才对科技创新、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更多青年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合作的实践平台,是深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彰显承办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体现学校精神和师生风貌、提升学校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难得机遇。我们要紧抓大赛承办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激发队伍干劲,做到统一思想、同向发力,切实将大赛承办作为党建聚合力、担重担、迎难题、建新功的重要载体,作为培养发现优秀人才、检验锻造一流队伍的重要平台,为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贡献郑大力量。
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孙保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为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冠军争夺赛现场,我们接过了大赛会旗,展示了精彩的“河南三分钟”。由我校承办大赛(2025),体现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我校的高度认可和充分信任,也提供了展示学校文化魅力、治理能力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难得机遇,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力做好大赛(2025)的成果展演、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等重点工作,为大赛圆满举办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合力,助力大赛办出特色、办出声势、办出影响。同时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学生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努力成长为敢闯会创的优秀人才。
教务部部长钱建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不仅是对参赛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更是对广大青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次大赛中参赛选手所展现的创新能力充分证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使我们更加坚定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是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后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模块,通过多元化培养方式,强化创新教育,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回信中提到的“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同时,我们将精心组织筹备明年大赛,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学生关注、参与这项赛事,为参赛选手搭建好展示才华的舞台。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冀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我们扎实做好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这次现场观摩学习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开拓了视野,收获也很大。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将积极探索具有郑大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工程”,以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天健班”为抓手,鼓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推进121个校级创新小组建设,举办高水平科技创新竞赛,营造“学在郑大、创新在郑大”的良好氛围,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动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增长才干,用心用力筹备好下一届大赛。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世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教育引导青年研究生涵养科学家精神,勇担时代重任。突出创新引领,用好科技创新“指挥棒”,推动教学、科研、平台、评价等各类资源和机制有机融合,激发研究生战线创新动能。将创新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活动全过程,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为抓手,培育优秀科研团队,孵化落地科研创新项目,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把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做优做强,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下一届大赛上展现风采,为在中原大地起高峰、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郑大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明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和期许。学校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把握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方向,强化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深化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构建“有组织、全链条、体系化”一流创新生态体系。以科技前沿、行业产业技术为牵引,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将学习、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作为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我深感鼓舞与振奋,更加坚定了引导和支持青年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信心决心,将鼓励更多青年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科研创新项目中挑大梁,在广阔天地中展现才思,在科学研究中实现创新梦想,助力更多“创新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书记王红晓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青年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对青年创新工作寄予厚望并提出要求。作为高校共青团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在与青年学生的长期接触交流中,深刻体会到青年群体所蕴含的创新活力与潜能,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构建创新育人体系,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做好制度资源保障,耕育青年科创沃土。我们将以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学生创新视野,搭建互学互鉴平台,全力做好赛事保障服务,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创新实践,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申新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重视关怀和殷切期望,为万千学子创新创业带来思想动力和前进力量。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不仅是高校青年学子精准对接实际需求、投身创新实践的重要机会,更是高校基于“四个面向”科研成果的“大比拼”,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演练场”。2025年大赛将由教育部等12个部委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郑州大学承办,我们将按照“以人才为核心、以创新为关键、以平台为载体、以服务为根本”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以“氛围营造、能力提升、重点孵化”为主线,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施“以赛促就”生态建构计划,建立健全大赛校内选拔与各部门联动机制,为服务区域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青年成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为我们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赛参赛项目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合大学和企业优质资源,着力破解科学前沿和产业实际问题,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和能力。党的二十大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锚定“四个面向”,凝练学科方向,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近五年在各类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作为下届大赛承办高校,学院将以办赛为契机,持续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河南省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引导更多材料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实践,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我国新质生产力贡献材料力量。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物理学院院长陈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高屋建瓴、深刻务实,又滋润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创新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高校基层单位负责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优化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和青年学生培养,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激发创新活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实现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奖”获得者,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1)金奖项目“施必克——全球首创智能感知防水系统”负责人,物理学院、中原之光实验室2020级博士研究生石九龙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让我感到十分振奋!第七届大赛我作为‘施必克’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全国金奖。我们的项目是一款能够实时监测定位建筑及水利工程渗漏、结构形变的防水系统,将智能传感、大数据与传统防水材料相结合,为建筑赋予了‘生命’,使其能够感知外界变化,第一时间将安全隐患排除,为国家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及水安全保障能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参赛经历使我更加坚信,知识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持续提升科研水平,助推创新成果转化和行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青春智慧。”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银奖项目“郑涂新材——热防护涂层材料领军者”负责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禹静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带领团队在耐超高温热防护涂层材料研发上一往无前、乘风破浪的勇气与决心。敢闯会创,顶天立地,创新向未来,有幸与来自百国千校的千万名优秀青年学生共同参与这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创新大赛,充分感受到足以影响未来、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年创新浪潮。在深度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郑州大学浓厚的创新氛围,团队上下一心,用实际行动践行‘求是担当’校训,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打磨优化产品,挑战并超越自我。展望未来,我们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开展耐超高温热防护涂层材料研究,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希卓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使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肩负起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全自由度矢量推进的水下机器人’项目的负责人,我曾获得十余项国家级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不仅给予了我更多的项目灵感,而且是我科研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将结合传统工科、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不断创新、优化迭代,提升技术实力,拓展项目在国家安全、海洋探测和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前沿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