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郑州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迎接党代会召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学校“学科建设年”重点任务,讲好学科背后故事、展现学科发展成果、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现推出“献礼党代会 学科展风采”专栏。本期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临床医学学科的风采。
学科带头人寄语
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兼河南医学院院长董子钢教授
临床医学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其根本任务是推进医学学科发展、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医学生的培养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清尚的师德师风,用言传身教培育未来的医生,帮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感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作为医生,我们更需要秉持“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守医者的初心使命。我们需要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尊重。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进取之心,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关注医学领域和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探索创新,为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将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强、建好、建优,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愿我们在医学的神圣使命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守道德信念,永远热爱医学,热爱生命!
历史沿革
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创始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医科,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1958年学院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7月与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2015年,郑州大学整合医学学科优势资源,成立了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科研与管理机构——医学科学院。2016年4月,医学科学院获批全国首批地方高校试点建设的国际化示范学院。2017年9月,依托相关院系和附属医院建设的“临床医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序列。2018年10月,成立医学院,代表学校举办医学教育,对医学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强化医学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融合,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有机联系。2022年3月,更名为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2023年,依托附属医院建设临床医学院,实行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向着国际一流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创始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医科
1958年河南医学院迁至郑州
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
2000年合校组建新郑州大学
2015年成立医学科学院
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东校区
发展现状
(一)师资队伍
近年来,临床医学学科落实“医学人才特区政策”,依托高端学科平台体系,医学领域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稳步壮大,汇聚国家及行业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发达国家院士3人、火炬计划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杰青7人、中原学者10人。在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任主要负责人87人,为临床医学学科原始创新能力跃升和医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才培养
现开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药物制剂、儿科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13个专业,建设7个国家一流专业和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河南省名牌专业。
以新医科为引领,强化附属医院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联合材料、化学等学科,积极构建“医学+X”教学体系;并以“国际化示范学院”为依托,加强师生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获得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
(三)科技创新
聚集国际一流人才,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形成“项目引领、任务导向、协作攻关、开放共享”的实验室运行新机制,打造富有创新活力的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平台体系。不断优化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机制,建设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和马歇尔国际消化医学研究中心,积极筹建国家医学中心,打造国家级战略科技创新力量,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学科科研平台体系。
(四)社会服务
聚焦临床服务,推动附属医院高质量、集团化发展。目前共有附属医院13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4个,依托附属医院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达到7个,集聚了河南省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临床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三、四级手术比例达到84.4%,降低了省内病人省外就诊率(<5%),省外患者就医率超过10%。重组人nsIL12溶瘤腺病毒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Ⅰ类新药临床试验许可,目前已进行5项临床医生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均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抗肿瘤治疗效果,并已治愈多例脑胶质瘤和皮下软组织肿瘤患者,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五)开放合作
依托国际化示范学院,实施聘任海外教师项目,制定国际化教学大纲,试点建设高质量的国际合作课程;推进“双千”计划,拓展海外虚拟研究生院、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的国际合作网络,开展师生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逐步提高学历层次。
加大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医疗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充分依托国际化示范学院、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际化学科平台建设,构建国际化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快速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选拔优秀本科生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浸会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进行访学
(六)医者风范
大医精诚——胡佩兰
胡佩兰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胡佩兰从医70年,经她的手诞生的婴儿有6万多个,横跨几代人,经她的手诊治、圆梦做母亲的妇女,接近百万,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1986年,70岁高龄的胡佩兰退休之后,坚持在社区医院坐诊,克服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痛苦,不管多晚,都要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后才回家吃饭。她充分考虑患者的困难,开的药很少超过百元,还经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从2005年开始,她先后捐出7万多元退休金和坐诊收入,建起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老人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为患者服务不止的感人事迹,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投身医学事业,传承仁心仁术。
最美医生——张效房
105岁的张效房仍然坚守在医疗工作一线
最美医生,感动中原。张效房教授从事眼科工作70余年,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他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为我国乃至国际眼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科技成果奖12次,包括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国家科委、卫生部、河南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曾获光荣称号14项,包括全国先进工作者(劳模)、全国优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十大科技功臣称号,美国眼科中心颁发的突出成就奖以及中美眼科学会颁发的“金苹果奖”等。2016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十大“最美医生”,2018年入选“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抗疫先锋
新华社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的照片向全世界发布通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英勇无畏、冲锋在前。新冠疫情防控中,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奋勇当先、白衣执甲,先后抽调上万名医务工作者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他们临危逆行,驰援武汉、上海、吉林及省内各地市,在重症救治、专家指导、诊断筛查、科研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各类救治任务,彰显了郑大人的求是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卓越贡献。
(七)医疗援非
简立国、闫宏宪接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2023年1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郑州大学简立国、闫宏宪分别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49年来,郑州大学及附属医院先后派出170余名医学专家、翻译人员参加援非医疗队,充分展现了中国医生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一大批疑难重症患者得到救治,为发展中非传统友谊、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建设成果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来,临床医学学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建设,2024年9月进入ESI全球前0.56‰(国际排名364位),在全国12个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中进步速度居于首位。建设国家级内科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新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逐年提高,连续两年超过原985高校平均水平。2021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7项。各二级学科在全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稳步提升,其中生殖医学、病理学和肾脏病学等8个专科进入综合排名前十(复旦版)。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开发“单细胞基因组微缺失微重复识别及子代传递阻断”“经导管介入多瓣膜瓣中瓣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救治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制定了《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专家共识》等国际、国内诊疗指南;以多项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的新技术、外周血来源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新药、新冠肺炎重组蛋白亚单位结构疫苗、I类新药阿兹夫定等为代表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医学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能。
省委书记楼阳生视察“多种组织来源细胞的临床级制备工艺开发”项目
张改平院士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签订产业化协议
常俊标院士研发的抗新冠新药阿兹夫定获批上市
张毅教授研发的CAR-T细胞治疗新技术成功转化
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历经九十余载,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医学工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河南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更加复杂的健康挑战,郑大医科人深植中原大地,放眼百年浪潮,以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优势引领、融合创新、整体提升”的发展定位,求是创新、挺膺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健康河南”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