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查看全部通知公告

今日疫情通报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05日 信息来源:防控办

今日疫情通报

每日疫情最新情况

一、全国本土疫情

10月4日0—24时,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3例,含6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34例,四川13例,广东6例,云南2例,北京1例,河北1例,黑龙江1例,浙江1例,河南1例,陕西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47例。具体情况如下:

1)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3例

内蒙古64例,广东34例,四川32例,云南23例,江苏22例,重庆10例,宁夏7例,山西6例,西藏5例,陕西5例,湖南4例,北京3例,天津2例,河北1例,黑龙江1例,浙江1例,安徽1例,山东1例,河南1例。

2)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747例

内蒙古243例,新疆91例,天津57例,云南50例,西藏37例,四川34例,宁夏29例,广东24例,江苏18例,湖北18例,贵州17例,陕西17例,浙江14例,河南14例,重庆14例,甘肃13例,河北12例,湖南10例,山西7例,上海6例,山东6例,黑龙江5例,安徽4例,广西4例,北京1例,辽宁1例,吉林1例。

二、河南本土疫情

10月4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例(为省外返豫人员点对点闭环管理),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郑州市中牟县1例;平顶山市汝州市5例、省外返豫人员2例,均为隔离管控发现;省外返豫人员6例,均为点对点闭环管理)。

三、校内情况

截至10月5日早8点,全校观察点共有排查人员395人(主校区黄码6人,绿码384人;北校区绿码5人)。全校发热现有留观学生8人,较昨日无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0月4日8时—10月5日8时,全校新增发热人员8人,新增留观5人,解除观察5人,现有留观8人,具体情况如下:

主校区新增发热人员6人,新增留观4人,留观点原有5人,解除观察3人,现有留观6人。

南校区新增发热人员1人,新增留观1人,留观点原有2人,解除观察1人,现有留观2人。

北校区新增发热人员1人,新增留观0人,留观点原有1人,解除观察1人,现有留观0人。

东校区新增发热人员0人,新增留观0人。

9月4日至10月5日早8点,全校累计报告发热人员共166人(主校区138人,南校区15人,北校区13人,东校区0人),留观共126人(主校区99人,南校区15人,北校区12人,东校区0人)。

四、新增红黄码情况

10月5日,全校新增红码2人:本科生2人;新增黄码12人:本科生1个,研究生5人;教职工6人;风险已排查。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关于开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的通告

(2022年139号)

近期以来,国内疫情多地散发、频发,双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增加,我市输入病例时有发生,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疫情隐匿传播,经研究,决定于10月6—7日开展一轮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采样安排

(一)10月6日开展航空港区、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核酸检测工作,上午7:00开始采样工作,13:00完成采样工作。

(二)10月7日开展上街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登封市核酸检测工作,上午7:00开始采样工作,13:00完成采样工作。

二、采样对象

市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等)必须完成1次检测。

居民因短暂外出等原因无法在核酸筛查期间参与我市核酸检测的,可在通告发布后,自行在当地进行核酸检测,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报备。

三、采样地点

采样点分为固定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请居民按照社区(村)、小组工作人员的组织安排,原则上到就近采样点进行采样检测。

四、特别告知

(一)对不参加本轮核酸筛查的居民,健康码将弹窗提醒。造成疫情传播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请居民积极配合采样工作人员做好样本采集工作,对拒不配合、不支持核酸检测工作、扰乱秩序、瞒报、谎报、伪造信息的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从严追究法律责任。

(三)请居民根据社区(村)组织安排,分时段有序前往指定采样点进行采样,确保不漏一户一人。有智能手机人员现场出示“郑好办”APP中的核酸检测登记二维码(或郑好码),无智能手机人员请携带提前打印的纸质核酸检测登记二维码(或郑好码)。

(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员未超过48小时人员不参加检测,必须及时向社区(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提供证明并做好登记。

(五)请居民在参加采样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全程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并保持2米以上间隔,避免聚集和相互交谈,按照现场工作人员指引有序完成采样工作,自觉维护现场秩序。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0月5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