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大故事:万里援非,彰显大爱 ——记第15批中国援厄医疗队中的郑大二附院医务人员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1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二附院

郑大故事:万里援非,彰显大爱 ——记第15批中国援厄医疗队中的郑大二附院医务人员

“异国他乡思亲,新冠流疫横行。谁敢逆行出征?看我援外医生。”

在此次出征的中国第15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中,有8名队员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党员,他们“先人后己,为国为民”;作为医者,他们“大爱精诚,仁心仁术”。无论是以何种身份,他们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以汗水和热忱为砖为泥,在他国铸建起守卫当地群众健康的长城,用精湛的医术赢得国外医生的认可,用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敬,用不懈的坚守践行着医者的使命。

让党旗在援厄一线高高飘扬

当援厄医疗工作的队旗交到第15批医疗队的手中时,作为队长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简立国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何带领大家安全、出色、圆满地完成为期一年的援厄医疗工作任务,是他时刻思考和牢记的事情。

援厄医疗工作非常艰苦,尽管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是来到这里之后,远比大家想象中还要艰苦。在驻地安顿好之后,简立国及时召开党支部会议,统一队员们的思想,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大家很快克服困难,适应工作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承担起阿斯马拉3家医院的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骨科、超声、影像、麻醉及中医针灸等10余个专业的常规及急危重症诊疗工作。

面对当地医疗资源的匮乏和物资的短缺,简立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组织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矿区及工地开展巡诊活动和医疗物资捐赠活动。另外,为满足门德法拉医院的需求,医疗队不定期安排相关专业的专家赶赴门德法拉医院进行帮扶,建立起精准医疗援助服务,并将巡回义诊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坚持下去,以便于更好地服务厄立特里亚人民。

69db10c58f7a4c73ce2bfcbf951786c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立国经常对队员说:“做好带教很重要,只有我们一批批医疗队帮助厄立特里亚人民建立起、培养好自己的医疗人才队伍,才能真正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除了承担日常医疗工作外,简立国还肩负着特殊使命和任务:一是代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厄立特里亚奥罗特医院共同推进对口医院建设;二是在厄立特里亚推动建立中医中心,利用祖国传统中医药造福当地人民,进一步丰富厄立特里亚医疗资源,为两国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诚心诚意的帮扶、实实在在的举措,既应当下之急,又谋长远之计。经中厄双方共同推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奥罗特医院已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在做好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简立国积极与厄方商定具体合作方案,创新工作方法,将通过技术转移、远程医疗、捐赠药械等方式,建立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奥罗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接下来还将组建厄立特里亚奥罗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教研中心并建立双方互访、技术培训、发展重点专科专病及联合科研等交流与合作机制。

坚守医者使命

普外科主治医师申东方负责对口援助哈利贝特医院,在近五个月里,他全身心投入到开展医疗帮扶及促进中非友好各项工作,面对缺医少药的条件,出色地完成了近三百例普外科手术,得到了当地医生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哈利贝特医院虽然是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最为规范的医院,但医疗检查设备严重不足,化验室只能做一些简单且常规的化验,看病全凭医生的经验。手术室配置非常简陋,手术器械严重缺乏,开展手术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术中有时还会面临停电的情况,申东方有几次不得已的打着手电筒做手术。

在当地,腹股沟疝、胆囊结石等疾病高发,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解决。但是,当地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外,再加上手术前常规检测也不全面,所以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很高。尽管条件艰苦,但每当他看到当地患者一张张痛苦的病容,看到渴望救治的期盼眼神,更坚定了他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护佑健康的决心。

107bcb62453767044989242ab16ddad


每天早上,申东方都会带着住院医生认真查房,指导讲解病例、定期开展病例分析讨论、分享学科前沿论点,并在实际手术中手把手地教学。很多非洲同事都说:“Dr. shen,太棒了,我今天跟你学了好多。”

异域影像

当影像科主治医师李杰第一天踏入哈利贝特医院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医院领导以及各科医监对他的到来非常热情友好,一番短暂交流之后,李杰被放射科主任Dr. yogo带到了放射科,放射科同事们喜形于色,目不转睛的问候他们眼中的“老外”。

放射科没有专职医生,李杰第一天直接到岗上班。放射科仅有四台DR设备,所幸设备是国内常见的设备,李杰处理起图像以及浏览图像来得心应手。除日常工作外,李杰还需要为中资企业急诊病人提供影像检查 。由于受到带着各种口音的英语及当地语言的考验,李杰为了尽快胜任工作,早出晚归地跟当地同事们交流、看不同英文手写笔迹、背报告模板。截止2022年7月1日,李杰共出具X光英文报告2000多份;为临床医生提供影像检查咨询及会诊86人次。


随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作为厄立特里亚最大的公立医院之一的哈利贝特医院医疗负担繁重,放射科承担着首都阿斯马拉的绝大部分筛查诊断工作。不仅没有条件做到新冠患者与普通患者分开检查,就连错开时段检查都十分困难,放射科技师密切接触感染的患者时的防护也只有外科口罩。在这样条件下,李杰承担着首都地区所有胸片检查报告任务,他只有迎难而上、负弩前驱,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一出国,更爱国!”李杰如是说:“不知不觉已经五个月了,期间的酸甜苦辣值得我余生回味,我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祖国的强大和富强,祖国给了我们坚强的后盾,更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医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耀感我以前从未体会过。”

云端之城的中国“超人”

“你就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们。”“我会照顾好孩子和家人,你就安心在那边工作。” 带着父母和妻子的支持和叮嘱,超声科主治医师范存静进驻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的奥罗特医院超声科开展援助工作。作为一名85后,他不善言辞,工作却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用精湛的超声技术为非洲患者查找病因,解决痛苦,收获无数敬意。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奥罗特医院极其简陋的超声科设备还是让他大吃一惊:一台老旧的西门子超声仪,一张简易的检查床和几把破旧的椅子,这便是超声科的全部“家当”。这里的检查床比国内的要低许多,检查时需长时间抬高手臂,超声报告只能依靠手写完成,不能打印,没有卫生纸就用自己的衣服代替,甚至圆珠笔都是自己准备的......如此艰苦条件下,范存静每个月接诊的数量是400至500个。厄立特里亚严重缺少自己的医疗人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认识到这一点后,范存静将提升科内技术水平作为医疗队的工作重点,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专科培训为突破口,重点培训本土人才,选定重点培养对象后与之形成“一对一”指导。

图片1


150多个日夜,肝胆胰脾超声、泌尿系超声、颈动脉超声、甲状腺超声、心脏超声、胎儿超声……他手握超声机探头,帮助很多患者解决痛苦,也收获很多用生硬汉语说的“谢谢”。非洲朋友对援外医生的尊重让他在异国他乡也能找到归属感,无论在哪里,他们都会主动对范存静送上一句“China”,每每此时,他都倍感温暖,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他说:“唯有不负众望,才能名正言顺被当地人称为‘China’。我会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厄友谊作出积极贡献。”

阿斯马拉的“花季·雨季”

中国援厄医疗队驻地阿斯马拉是一座花的城市。家家户户的栅栏上都爬满了三角梅、五彩花、凌霄花、和别名“朝颜”的牵牛花,形成了云端之城一道靓丽的风景。道路两旁经常能见到高大的蓝花楹,盛开时如一片蓝色的云朵。不胜枚举的鲜花装点着阿斯马拉的旱季,消除了大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初到医疗队驻地时,队员们惊诧于房前屋后竟然没有种菜,都说种菜是藏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天性,大家在出发前就备齐了各种蔬菜的种子,潘鹏宇与队员们一道积极响应简立国的号召,开垦出了一大片菜地。除此之外,简立国还规划种植了苹果、咖啡、鳄梨及各种鲜花。虽然这批医疗队注定看不到硕果累累的景象,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五年后乃至十五年后的中国援厄医疗队队员在吃着苹果、鳄梨的时候,一定会怀念起 “前辈”。

援厄已过百天,当初路旁盛放的仙人掌花已变为酸酸甜甜的果实,医疗队的各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队员们表示,会尽最大努力为当地人民做好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陪同他们一起走过阿斯马拉的“花季·雨季”,为中厄两国友谊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河南贡献”。

走过千山万水,仍怀赤子之心。通过援非医疗,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仁心仁术,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第15批援厄医疗队队员将薪火相传,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奋力书写援厄医疗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分享